但阿里是一家商業公司,如何從一個產品、平臺、行為中獲利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淘寶客、直通車、推薦位這些都是淘寶開始“賺小錢”的嘗試,當京東、新蛋快速發展的時候淘寶建立了淘寶商城。這是淘寶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事件,這意味著他們決定要做一塊和普通用戶集市不一樣的產品,同時可以收費,順便可以提供更好服務。
收費得到了完美貫徹,而提供更好服務則水分很大,商城售賣假貨、偽劣商品已經不是新鮮事,而淘寶似乎對這些情況也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因為收入總是非常大的壓力。在用流量與營銷將商城蛋糕做大后,淘寶肅清自我內環境就勢在必行了,首先魚龍混雜的商家環境不利于吸引真正的高品質品牌,其次太過分散的中小商家常常會出現各種問題,淘寶需要割肉求生。
那些向淘寶抗議的人中,有不少是淘寶的競爭對手,也有售賣偽品依靠欺騙為生的商家,也有部分安分守己的中小商家,真正的小賣家跟普通用戶,是完全沒有這樣的動力去抗議,他們受到的影響是最小的。
對于淘寶商城而言,這是一個想要直面獨立 B2C 競爭的產品,也是淘寶未來生存的支柱產品。但它最大的敵人恰恰是親爹淘寶,淘寶成名頗早所以擁有大量用戶流量,但現在這些流量大部分都被強制導入商城,這意味著市場的重新洗牌,相關的供應鏈、買賣雙方都會出現不可預知的變化,殺死淘寶的最后可能正是親兒子淘寶商城,而這種趨勢看起來是無法逆轉的。
來自軟銀的數據:美國 B2C 和 C2C 市場份額比例是1∶1,在臺灣是3∶2,但中國大陸市場份額完全倒過來了,是1∶12。中國的 C2C 市場是偽市場,至少有超過半數的商家以個人帳戶在淘寶賣東西,這樣的局面是因為中國互聯網初期物流、支付等配套并不成熟,沒有出現強有力的 B2C 平臺,淘寶與支付寶這樣的組合迅速俘獲用戶的心,所有人愛上淘寶的結果就是愛上淘寶當時唯一的 C2C 模式。
從未來的市場格局看,在5-10年 B2C 交易一定會成為主流,阿里看到了這種趨勢所以轉型勢在必行,短期的收益并不是阿里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馬云的18億軟紅包跟妥協,只是這個過程中淡淡的一筆,想想當年支付寶收費與直通車出現的爭議就知道了。
原文:http://www.xjp.cc/2011-log/10/taobao-mall-suffering.html
推薦閱讀
SNS經過幾年的發展越來越需要垂直細分市>>>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淘寶商城被撞腰的背后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020/12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