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臨湘村民多次反映采石場炸山挖土嚴重破壞山體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淹沒農田賠錢了事
被泥石流沖擊后的湖南岳陽臨湘市詹橋鎮觀山村。
潺潺流淌的云山溪畔,幾個從外地趕回的村民坐在殘破的崖邊,眺望曾經的家,那里已是一片亂石和淤泥。賀畈鄉通往大云山頂的一條水泥路,在這里中斷。
6月10日凌晨,一場特大暴雨在湖南岳陽臨湘市詹橋鎮引發山洪泥石流,將毛家、月星兩個村組近60戶房舍夷為平地。至前日官方通報已造成20人死亡、7人失蹤,而村民自行統計的死亡失蹤人數為36人。
南都記者調查得知,一年前那里也曾有過類似遭遇:暴雨夾泥沙沖毀云山村農田,村民上采石場強行斷電,后政府出面由采石場給予農戶賠償,平息抗議。
近年村民曾多次多渠道反映所面臨的威脅,去年8月更是通過網絡發出預警:大云山嚴重山體破壞和水土流失,讓人心急如焚。
但提前發出的預警,并未能阻止更大災難的到來。
不同版本的遇難人數
災后的賀畈,死亡和失蹤人數一直是令人糾結的數字。
6月10日下午2時,記者現場清點,有15具遺體被抬至原賀畈鄉政府大院。據受災最嚴重的觀山村黨支部書記劉模義介紹,另有11人失蹤。村干部估計,“最終遇難人數至少50人以上”。至當晚,尸體已增至18具。
劉模義介紹,觀山村毛家組有22戶被連根沖走。另據了解,云山村月星組共32戶,也多被夷為平地。
次日晚,被找到的尸體增至20具。而就在當晚,賀畈鄉部分群眾攔截當地媒體采訪車并發生沖突———急切關注災情的村民當天從新聞播報中獲知數字:臨湘死亡人數10人。由此村民遷怒記者“謊報災情”。
6月12日,當地一家媒體報道:“記者昨晚致電省防指值班室獲悉,截至昨日下午3點,臨湘市因災死亡10人、失蹤19人。”而當天南都記者從現場指揮部獲知數據:賀畈鄉已有20人遇難,7人失蹤。
截至昨日,上述當地媒體更新的數字是,截至12日下午3時,臨湘市遇難20人(詹橋鎮觀山村12人、云山村6人、三界村1人,桃林鎮鐘楊村1人);失蹤8人(觀山村7人、云山村1人)。
這與災民自行統計的數字仍有出入。
6月10日洪災當天,觀山村主任李華向南都記者統計了一份遇難和失蹤人員名單,僅毛家組就有25人(本報6月11日曾作報道)。至昨日記者再次向觀山村數位村民確認,名單依舊沒有變化。
在另一受災嚴重的云山村月星組,62歲村民李德波向南都記者提供的數字,該組32戶共98人,山洪暴發當晚住在村里有30多人,其中已確認7人死亡。而云山村李祖敏、涂五農向南都記者列出的死亡名單則顯示,月星組遇難8人,和村民李華同時遇難的還有她的一個3個月的小孩,在李德波的統計中漏掉。
除毛家組、月星組外,另經多位村民確認,此次遇難的還有石廟組、毛嶺組、金星組各1人。經以上村民不完全統計,遇難和失蹤人數至少36人。而昨日下午記者致電臨湘市委宣傳部一名副部長,他提供截至下午4點的最新數字仍是20人死亡、7人失蹤,與前一天沒有變化。
大云山上的“傷疤”
站在S301省道拐入賀畈鄉的山坡眺望,對面,翠微的大云山龐大身軀中,清晰可見一大片淺白色的光禿地,宛若山體上的一塊傷疤。
村民告訴記者,那是賀畈鄉最大的順興石材廠位于大云山的采石場,上過礦區的村民說,“大得驚人,像個飛機場。”
而在另一處看不到的山體,村民說,還有一片德利石材廠的采石場,“比順興的稍小,也大得驚人。”德利采石場下方約1000米,就是此次被泥石流沖擊的觀山村毛家、云山村月星等村組。
災情發生后,通往大云山的一條盤山水泥路已被設置兩道封鎖線,分別由公安、武警把守,“未經允許不得進入”。由賀畈鄉進入山區的一處高大牌坊標明,該地為“大云山旅游勝地”。
村民李進的家位于上山的水泥公路旁,緊鄰他家就是一家雜亂堆積著各種大理石塊的安順石材廠。他告訴記者,大云山最大的兩家采石場還是順興和德利,老板都是福建人。
大約五六年前,兩家大型采石場開進大云山。自此,李進家的門前就經常看到拖有滿車花崗巖和大理石板的平板車,在盤旋的山路上上下下。“很危險,有時小孩子上學在路上走,遇到拖石頭的大車就躲躲閃閃,我總擔心萬一發生事故怎么辦。”
作為遠近聞名的旅游勝地,大云山還是一座道教名山,建有20多座廟宇,香火旺盛。“以前每到‘三月三’、‘九月九’,本地人、外地人到山上趕廟會,開車上山的游人經常遇到路邊石頭滾下,對他們也很危險。現在游人越來越少了。”
“順興、德利采石場開建頭幾年,經常聽到很大的炸炮聲,到晚上還有燒割機、電鋸切割石頭時的轟轟聲,晚上睡覺都不行。”李進說,后來由于村民抗議,采石場改用了其他切割設備。
住在觀山村劉家組的劉雙龍曾上到采石礦區看過,“采石場開山炸炮,炸了有兩三年,每次整個山體都在震動。”另一名李姓村民則描述,“他們用那種火藥膨脹的炸藥炸山,震得山下都能聽到聲響。”
劉說,早幾年就有村民不斷反映采石場的問題,不斷向政府投訴,到近兩年情況稍有好轉。“但采石場丟在山上的大量石頭,對村民一直都是潛在威脅。”
村民不認同“天災”說法
“6·10”特大泥石流暴發后,湖南省水利廳專家曾到山上現場勘查,結論是:在泥石流發生地,沒有進行過礦石開采。因此,不是人為采礦所致。
考察過的專家們認為,突降3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對地表形成一股沖擊力很強的水流。而幾個村民房在山溝之中,屋場后的山體海拔860米,屋場所處位置海拔530米,坡降很大。水流下泄帶動大松石下滑,最終釀成此次特大山洪泥石流。
但對這一結論,劉雙龍持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德利采石場的下方,就是毛家、月星等村組,僅距1000多米,“我認為,有一部分石頭是從采石場沖下來的,當然這些石頭并不是采石場的大理石和廢料,而是堆在山上沒有用的石頭。”
熟悉挖掘和采石過程的劉雙龍介紹,采石先是挖山,采掘過程中,有一部分小個的石頭,和不能燒割大理石的石頭就沒有用,這些石頭和挖出來的土被順勢丟到山上,日積月累,慢慢地堆積,就是很大一片。
而這些沙土和石頭附著力不強,腳土很松,一下暴雨很容易被水流沖下,并形成泥石流。劉說,最近幾年大云山多次山體滑坡,每次下大暴雨都有沙土石頭被沖到山下,淹沒農田。
劉還認為,如果不是采石場炸山挖土將大量石頭暴露于外,大云山地表原本也沒有那么多的石頭。
劉雙龍此種說法,得到多名賀畈鄉村民印證。村民們認為,退一步說,即便這次淹沒村子的泥石流并不是采石場的沙土和石頭,也不能就此認為這次泥石流和挖山采石沒有任何關系。
村民的邏輯是:山上有大片的采石場,這是不爭的事實。炸山挖礦已有五六年,這也是事實。大云山植被遭成片破壞,這擺在眼前。而在采石場到來前,從未發生過泥石流;采石場來后幾年,山體滑坡頻現,大雨沖下泥沙毀田事件屢屢發生,怎么就能認定這次泥石流和采石場沒有關聯呢?
顯然,部分村民對“自然災害”的說法并不完全認同。
采石是否合法
而大云山能否挖山采石,也一直是當地村民投訴的焦點。
公開資料顯示,位于湘北岳陽縣、臨湘市交界的大云山,1993年被批建為國家級森林公園,2009年成功申報國家A A A級景區,為臨湘市和岳陽縣所共有。而《湖南省森林公園管理條例》規定,“禁止在森林公園內擅自毀林開墾、開礦、采石、取土,破壞和蠶食林地”。
此次泥石流發生地為臨湘市境內。就該山區采石是否合法,南都記者采訪了岳陽市林業局。該局辦公室主任傅冬雷表示,位于賀畈鄉的幾家采石場,不在大云山國家森林公園范圍內,而是在交界地帶。
這一說法先后得到臨湘市委宣傳部和詹橋鎮政府證實。臨湘市委宣傳部胡副部長回應時稱,采石場不在大云山森林公園范圍內,而是在外圍。詹橋鎮政府李姓工作人員則稱,賀畈鄉幾家采石場均建在國家森林公園周邊的非保護區域。
昨日記者致電湖南省林業廳,森林公園科人士答復稱,大云山森林公園僅指岳陽縣的區域,而臨湘市山區不在公園之列。
據居住在大云山麓的村民李進介紹,臨湘市與岳陽縣的分界線,就在大云山頂的幾處廟宇,山南為岳陽,山北為臨湘。同一座山,一側為保護區另一側則允許開發,這讓他深深不解。
而這也不是李進一個人的疑問,在眾多村民印象里,他們身旁的這片大云山是臨湘著力向外推介的旅游勝地。旅游勝地何以允許在半山腰采石?
經記者了解,賀畈幾家石材廠都有合法的手續。兩家最大的石材廠“順興”和“德利”,在一份公開的“非煤礦山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行政許可公告(2009年)”中均位列其中,都具備安全生產許可證。
6月12日南都記者來到鄉里最大的順興石材廠,辦公室一蔣姓人員告訴記者,老板家中有事已經回福建了。而在另一間辦公室的墻壁上,張掛著編號為“(湘)FM安許證字(2009)6044”的安全生產許可證,有效期至2012年11月18日。
墻壁還掛有臨湘市委、市政府于2005年頒發的“重點保護單位”,以及“臨湘市公安局重點企業保護單位”等授牌。
另有一些可見資料亦顯示,“順興”等石材廠深獲當地政府大力支持。
一份2007年“臨湘市招商引資主要工作成績和做法”的報告這樣表述:“白羊田鎮、賀畈鄉自引進鑫源石材、順興石材后,僅兩年時間,就有龍森石材、閩安石材、大地石材等6家石材加工企業落戶,總投資超過兩億元。”
2009年由臨湘市領導所作“在全市三級干部大會上的領導講話”中則提到,“麻石開發要以賀畈、白羊田為重點,把順興石材等11家加工企業做大的同時,以小引大,年內完成2-3家投資過1000萬元的石材加工項目。”
“請不法開采者手下留情”
南都記者在賀畈調查獲知,早在去年春夏之交,大云山就曾發生過一次小型“泥石流”,淹沒云山村部分農田,并由此引發村民與采石場之間的爭執。
毀田最嚴重的是云山村沖內組。據該組村民李祖敏回憶,大概去年四五月份下了一場暴雨,“水很大,原來我們村邊是一條小溪,那次沖下來的全部是沙土和石頭,沿坡的農田被灌滿沙子,泥沙量很大,跟田埂都平了。”
“沙石是從山上的德利采石場沖下來的。”李說,以前也發生過山體滑坡,但近幾年愈發嚴重,每逢大雨都會有泥沙沖下,而去年那場“泥石流”尤為嚴重。
當時沖內組在家農戶有三四十人,“我們全組人都上到采石場,找他們老板張世豪(音),要求他們停工,還把他們的電給斷掉了。”
“后來他們張老板給詹橋鎮政府打電話,鎮政府來人協調。最后由德利給我們村組賠償了1.5萬元,事情就這樣平息了。1.5萬元說的是‘撈沙費’,后來一下雨還是下泥沙,今年又賠了我們組1.5萬元。政府還答應給我們做防護墻,但后來也沒做。”李說。
對去年爆發的這次沖突,云山村多位村民給予證實。“我們的目的,是不允許他們再在這里開采,因為我們的生存受到威脅,采石場是粗放式開采,石頭碎塊、廢料任意堆放,我們早就擔心有更大的破壞。但他們是當地引進的大企業,又有政府出面,我們也只好作罷。”村民們說。
村民還介紹,毀田事件發生后,觀山、云山等多個村組曾多次向居委會、鎮政府以及市政府反映過,還寫了報告,但最終沒有下文。去年開始,陸續有村民上網發帖,希望通過網絡引起關注。
在湖南當地知名的紅網論壇,南都記者果然查詢到一張發布于2010年8月的網帖,該帖位于“民意訴求”一欄,標題為《大云山驚現山體“斑禿”》。帖中配發了大云山被采石場挖出“大傷疤”的醒目照片。
帖中說,“對于這座大山,岳陽縣傾注了不少心血,一直對大云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山體自然景觀、人文歷史景觀、林業生0態資源嚴格保護,然而在大云山的另一側,屬于臨湘市賀畈鄉管轄。該側驚現極不和諧的一面:由于大勢(肆)開采礦石資源,造成嚴重的山體破壞和水土流失,讓人觸目驚心!心急如焚!”
網帖呼吁,“請不法開采者手下留情!給大自然和我們的家園留下完整的大云山,千萬不要做歷史的罪人!”
然而,這一年前曾在網上發出的預警,并未能阻止滅頂之災的到來。
推薦閱讀
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和首都經貿大學聯合發布首個《中國城市生活質量指數報告》。調查顯示,在內地30個省會城市中,廣州生活質量指數排名全國第一。同為超大城市,上海排名第二,北京排名第八。昨日,城中幾家報紙均在頭>>>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曾被“預警”的特大泥石流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0614/7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