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Everett/編譯)據國外媒體報道,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在土星的一個衛星上(土衛六)存在著一片巨大的甲烷湖,該湖位于土衛六的南極附近,本科學家命名為“安大略湖”,更驚人的是這片湖區與地球上納米比亞北部埃托沙鹽沼(Etosha Pan)極為相似。圖1中左邊部分顯示的是土衛六上的安大略湖,右邊則為埃托沙鹽沼。本張照片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加州理工學院以及美國地質調查局繪制。
卡西尼-惠更斯土星探測器是一艘行星際探測飛船
土衛六安大略湖與埃托沙鹽沼的對比圖
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歐洲空間局以及意大利航天局合作研制的卡西尼-惠更斯土星及衛星系統行星際探測器傳回的最新數據分析結果表明,土衛六南極極區附近的安大略湖與地球上鹽沼有著極為相似的地質行為,地球上的鹽沼顧名思義具有鹽漬化特征,并作為一種季節性濕地而存在。這項研究由法國南特大學的研究人員托馬斯·考因特(Thomas Cornet)領導的小組進行,其是卡西尼探測器的一個合作研究伙伴。該小組發現在土衛六該地區南部邊界上存在經過長期地質作用形成溝渠的證據,并蝕刻在湖床中。
這個結論的得出意味著先前科學家們認為將安大略湖描述成是一片充滿甲烷的湖泊可能存在不嚴謹之處,實際上從地質溶蝕角度看,這樣的地貌暗示了在土衛六南極區附近分布著某種特殊的“排水渠”,并具有從表層得到再填補的特性,揭示了這片充滿液體的極區被注入飽和的砂土或者泥灘所包圍。
在最新一期美國天文學會行星科學部的《伊卡洛斯》期刊上對該研究論文進行了披露,托馬斯·考因特認為:“所得出的結論更傾向于安大略湖擁有一個質態較為堅硬的湖底,綜合各項探測數據顯示,這片區域非常類似地球上的鹽沼地域。”地球上的鹽沼在雨季期間,淺層的地下水便會自然而然地冒出,使位于其上的湖床被充分濕潤。接著,湖床上的水分會被蒸發殆盡,留下了“印刻”著水分浸濕過的痕跡,可以從中看出該地區曾經被液態水沖刷過。
根據位于加州帕薩迪納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卡西尼探測器科學家小組成員、本項研究論文的另一位作者邦尼·布拉蒂(Bonnie Buratti)介紹:“在對土星衛星群探索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借鑒地球上熟知的地形地貌來研究其他星球上過發生的現象,在地球上,鹽沼地區傾向于形成在沙漠地區,在那兒液體可在短時間內迅速積累起來,比如在沙漠中的雨季,短時間的大量降水可使部分沙漠地區聚集相當的水資源,類似的情景可以用以描述在土衛六南極極區附近發生的事件。
雖然土衛六安大略湖地區充滿的液體是液態甲烷、乙烷和丙烷等烷烴,并非地球上的液態水,但其具有與地球極為相似的循環體制以及行為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土衛六是除了地球之外,迄今發現的唯一一顆在星球表面擁有穩定液態物質的天體。在土衛六上,大氣、地表以及地表之下都存在著烴類物質循環過程,主要參與的元素如氫元素、碳元素以及氮元素等,而南極極區附近的安大略湖僅僅是土衛六烴類物質循環的一個組成部分。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相關研究機構控制卡西尼土星探測器多臺星載設備對安大略湖進行了觀測,并使用多種研究方法分析所探測到的結果,比如地球就會因四季的更迭而發生不同的現象。在卡西尼探測器對土星衛星系統的探索過程中,土衛六的南半球正好從夏季逐漸轉入秋季。根據歐洲空間局卡西尼-惠更斯號探測器工程的科學家尼古拉斯·阿爾托貝利(Nicolas Altobelli)介紹:“這項研究結果對完善現代行星科學理論有著重要意義,在另外一個星球世界上發現了與我們地球極為相似的地質特征可使我們進一步驗證相關理論以解釋它們的成因。”
推薦閱讀
轉播此圖到微博>>>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卡西尼飛船發現土衛六湖泊酷似地球上的濕地
地址:http://www.oumuer.cn/a/kandian/20120423/53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