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網易清流工作室
作者|封聰穎、陳姿羊
編輯|趙妍
還未從昔日伙伴中糧包裝和奧瑞金(002701.SZ)的“討債”中脫身,加多寶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加多寶”)又卷入了中弘股份(000979.SZ)債務重組“羅生門”中。
事情緣起于8月27日,掙扎在退市邊緣的中弘股份披露一份與加多寶的債務重組及經營托管計劃,計劃書還披露了加多寶2015年至2017年精確的財務數據。不過中弘股份公告發出后,加多寶立即否認了這次合作,并表示中弘股份在公告中所述有關加多寶的經營情況和財務數據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對于加多寶的此番回應,中弘股份稱:“加多寶經營情況和財務數據由加多寶提供給公司,公司已在公告中如實作出披露。”
8月30日,中弘股份在關于深交所關注函回復公告中坦言“該協議實質上已經終止”。至此,這場沸沸揚揚的重組“羅生門”落下帷幕。
在這場“羅生門”背后,盡管加多寶極力否認,但公告中與其過往宣傳不符的財務數據的曝光,仍然引起了軒然大波。根據中弘股份披露的數據,加多寶正處于虧損和資不抵債的困境之中。而此前加多寶曾對外宣稱“在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240億元,以52.6%的銷售額市場份額位居中國涼茶行業市場首位”。
“涼茶大王”加多寶的真實業績究竟如何?在各方說辭中,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不過網易清流工作室發現,此前加多寶便多次陷入銷售業績造假的傳聞中。而其于今年6月宣稱的“紅罐加多寶回歸計劃”,經了解發現,在線下渠道進展似乎并不樂觀。
而不止銷售業績宣傳受到質疑,網易清流工作室發現,此前加多寶宣傳的馬來西亞工廠也曾被一家外媒質疑并不存在……
銷售業績虛實
中弘股份的公告顯示,2015年12月3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加多寶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00.4億元、106.3億元和70.0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89億元、14.8億元和-5.82億元(均未經審計)。

(圖:中弘股份披露的加多寶近三年的財務數據)
除了業績低迷,公告還揭開了加多寶已經“資不抵債”的傷疤。數據顯示,加多寶2017年年底資產總計127.15億元,負債131.68億元,凈資產負3.45億元(均未經審計)。
對此,加多寶表示中弘股份在公告中所述有關加多寶的經營情況和財務數據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
中弘股份披露的數據確實與以往加多寶對外宣傳的情況出入頗大。
在2017年3月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發布《2016年度飲料行業整體運行報告》的報告會上,時任加多寶黨委書記的龐振國曾指出,在2016年涼茶行業增速放緩的形勢之下,加多寶在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240億元,增幅為10%左右。“加多寶以52.6%的銷售額市場份額位居中國涼茶行業市場首位”。
在各方說辭中,外界至今仍然難以得知未上市的加多寶的具體業績數據。不過一份數據報告或許側面反映了加多寶的業績走向。2017年10月,中糧包裝正式入股清遠加多寶。根據中糧包裝公告,清遠加多寶2015年至2017年收入分別為6.22億元、6.48億元和4.80億元。其中2017同比減少25.93%,與中弘股份公告中加多寶2017年收入呈下滑趨勢基本一致。
而根據中金公司2017年10月31日一份“中糧包裝入股加多寶30%股權電話會議紀要”顯示,中糧包裝對投資者稱,清遠加多寶是加多寶唯一的、不可撤銷的濃縮液平臺。也就是說,從某種程度上,清遠加多寶作為加多寶集團中“加多寶”和“JDB”品牌飲料獨家提供濃縮液的唯一平臺,其收入增速與加多寶集團的收入增速有較大的關聯性。
事實上,加多寶銷售數據曾一度陷入數據造假的傳言之中。此前,加多寶對外宣稱,其廣告中提及的銷售數據——“中國每賣10罐涼茶,7罐是加多寶”來源于國家統計局旗下中國行業企業信息發布中心的《2012年前三季度中國飲料行業運行狀況分析報告》。但網易清流工作室翻閱國家統計局《統計用產品分類目錄》發現,該目錄中沒有單設“涼茶”指標,這意味著國家統計局沒有對涼茶品牌及銷量進行過統計。
2016年起,加多寶在涉及廣告語的數宗訴訟案件中,還多次提交數份關于中國行業企業信息發布中心的報告或證明。根據網易清流工作室查閱的判決書顯示,2008年到2012年,中國行業企業信息發布中心每年會向加多寶發送調查數據。

(圖: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廣東加多寶飲料食品有限公司與虛假宣傳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
不過,2015年3月27日,央視財經頻道的欄目《經濟半小時》曝光了中國行業企業信息發布中心這家自稱是下屬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機構。據報道,企業支付一定費用后,該機構能為企業編造虛假的市場銷售數據,甚至可以給企業頒發全國銷量領先、全國銷量第一的證書和獎牌。
在該排名機構“東窗事發”后,2015年4月8日加多寶在北京召開“傳承·創新·感恩——加多寶走過不平凡的20年”溝通會,表示根據全球權威調研機構尼爾森公布的涼茶行業2014年市場數據顯示,在罐裝涼茶行業,“加多寶”涼茶市場銷售份額高達62.1%,繼續領跑涼茶市場。但隨后據《消費日曝》報道,尼爾森對加多寶的公布的數據不予置評。
值得注意的是,同年7月,廣東高院針對加多寶發布 “10罐7罐”廣告和“七連冠”廣告案終審判定,加多寶未準確、全面引用數據來源信息,也不能證明廣告發布時“加多寶”涼茶以罐計量的市場銷售份額超過70%。
針對加多寶業績一事,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網易清流工作室分析:“中弘股份披露的財務數據是可信的,它既然想和加多寶重組,那沒有必要把加多寶的業績往低了說。在一開始,加多寶在與王老吉的競爭中,是占有優勢的。但在2016年,加多寶的高管陽愛星辭職后,加多寶便開始衰落,2016年王老吉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加多寶,但并不是太多。加多寶在2016年壓貨太多,2017年就疲態盡顯,利潤負增長。”
馬來西亞工廠虛實
中弘股份的債務重組及經營托管計劃還透露了加多寶在“全國各地持有多處待開發用地”的情況。
加多寶常德產業園落地或許印證了這一點。今年6月15日,加多寶投資30億元建設的加多寶常德產業園項目在香港九龍香格里拉酒店舉行簽約儀式。在這場簽約儀式中,久未露面的加多寶董事長陳鴻道還親自出面簽約。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加多寶常德產業園規劃用地1000畝,項目總投資30億元,首期投資10億元。三年內將建成涼茶、飲料國際化生產基地。項目暫選址在常德經開區的德山大道以東、尚德路以南區域。項目建設期三年,年內開工建設。全部達產后,預計實現年產值50億元、年稅收超過3億元。
盡管曾被曝光停產和裁員,加多寶近年來仍然熱衷于擴建工廠。一位加多寶的項目副總監告訴網易清流工作室,目前加多寶在全國共有12個注冊公司和產業園區建成,廣東省3個,浙江省3個,湖北省兩個,北京、四川省、青海省和福建省則各一個。根據網易清流工作室不完全統計,加多寶在全國共有14間工廠。相比之下,王老吉在全國不過有4個生產基地。

除了國內工廠,加多寶也開始往東南亞擴張。2016年6月24日,加多寶與泰國合作方的投資項目簽約儀式在曼谷香格里拉酒店舉行,加多寶將以泰國作為生產基地。泰國將成為加多寶繼馬來西亞工廠投產后的第二個海外生產基地。
加多寶官網2016年11月的一份名為“加多寶,不怕黑!”的新聞聲明顯示,加多寶在馬來西亞的工廠已經建成運營。這是加多寶首次對外披露馬來西亞工廠的存在,網易清流工作室未在公開渠道上獲得關于此工廠的投資額、建成時間等更多信息。
網易清流工作室發現,加多寶宣傳的馬來西亞工廠曾被一家外媒報道并不存在。根據加多寶馬來西亞版的包裝上顯示,加多寶在馬來西亞銷售的產品是由Pokka Ace (M) Sdn Bhd制造。

(圖:加多寶的馬來西亞版本)
一家名為“minimeinsights”的亞太快消品觀察網站,在2016年11月11日發表的一篇“Where is JDB factory in Malaysia?”的文章中稱,當向Pokka Ace (M) Sdn Bhd求證加多寶在馬來西亞是否真的有工廠時,得到的回復是否定。
網易清流工作室就銷售業績和馬來西亞工廠問題多次致電加多寶公關部,但電話均無人接聽。加多寶亦未能回復網易清流工作室發出的相關問題郵件。
而除了銷售業績存在爭議,馬來西亞工廠被指不存在外,網易清流工作室發現加多寶此前高調重啟的“紅罐回歸計劃”或許并不樂觀。加多寶常德產業園項目簽約的同一天,加多寶總裁李春林曾宣布紅罐加多寶回歸。其稱:“全體員工奮戰45天,做到有涼茶的地方,必須有加多寶,有加多寶的地方必須有紅罐與金罐。”
不過,時間過去三個月,加多寶的紅罐涼茶除了線上電商平臺可見,線下始終沒有進行大規模鋪貨的現象。網易清流工作室向上海、深圳、合肥等地的多位經銷商詢問加多寶紅罐的貨存情況,得到的回復多為“沒貨”。
“一方面,加多寶對罐體供應商欠款太多,導致在紅罐罐體供應不足;其次,加多寶與渠道的關系正在惡化,經銷商墊付的錢款還沒有核銷,如果重新讓經銷商打款,經銷商是不愿意的。”朱丹蓬分析。
推薦閱讀
8月21日消息,昨日晚間,網易發布公告稱,網易博客將于2018年8月21日00:00起,停止官方渠道客戶端下載、新用戶注冊和VIP充值服務,關閉網站部分功能,屆時用戶無法上傳日志>>>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daohang/307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