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浪家電頻道編輯小楊將MSN簽名改成了“新浪微博邀請碼已發各位郵箱,請查收并激活”。“現在是內測,要盡可能造成影響。我估計公司目標怎么也得幾千萬用戶吧!”小楊對記者說。
如今,李開復的離職風波正在助推這股影響。“再見,谷歌。”這是前谷歌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9月1日在新浪微博上發布的一則引來無數關注的留言。9月8日,他又貼出“我的新公司‘創新工場’”。此前,李活躍在Twitter上,但現在已是新浪微博的認證用戶。
布局
Twitter由blogger.com創始人Evan Williams于2006年3月推出,英文原意為小鳥的嘰嘰喳喳聲,引申為每個人的表達欲和分享欲,其核心是用簡短、隨意且不超過140個字符的話告訴別人你在做什么。八卦、爆料、內幕消息是Twitter的必備養料。
Twitter一經推出就風光無限,年發展速度曾高達1382%,用戶超千萬人次,連奧巴馬都是其忠實用戶。8月25日,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2009年“年度50佳網站”,Twitter位居第六,排名遠高于谷歌和Facebook。
Twitter的巨大成功讓國內涌現出了一批模仿者,飯否、嘰歪、嘀咕是其中的先行者。
現在,新浪又開始布局其間。在國外Twitter被阻,國內飯否、嘀咕、嘰歪被封,騰訊“滔滔”無所作為的環境下,新浪微博的推出似乎正逢其時。在功能上,新浪微博支持用戶通過手機終端發送短信、彩信直接發布和WAP手機上網方式,同時內置了與的同步功能,支持包括新浪博客、QQ空間、搜狐博客、天涯博客在內的博客平臺。
但這些并不重要,新浪的殺手锏是其有影響力的名人資源。此前,新浪博客倚靠名人資源優勢成為中文博客最大的BSP,雖然在盈利性上想象空間不大,但為新浪帶去的流量及品牌效應讓其它門戶眼紅。現在,李開復、黃健翔、潘石屹、張亞勤等又成了新浪微博的常客。
“新浪微博由新浪執行副總裁、新浪網總編輯陳彤親領團隊開發。”小楊告訴本報記者。此前,陳彤負責博客項目,取得了成功。據稱,這次陳彤下了很大功夫,想要“實現新浪博客之后的第二次成功”。
“新浪進入微博客市場,可以看作是新浪博客產品的進一步延伸。新浪微博可以彌補新浪博客在互動性、及時性上的短板,同時新浪博客、資訊等也可作為新浪微博強有力的內容支撐,進而提高新浪用戶的粘性。”分析師表示。
利用名人資源的不僅僅是新浪。在本土化道路上一波三折的MySpace聚友網同樣運用了這一策略。在經過9個月的震蕩后,MySpace聚友網于5月份推出了微博平臺9911,一如既往地為音樂人和文化人服務。
“MySpace聚友網會堅持道路,推出9911微博客并非要從SNS轉型,只是想為MySpace聚友網形成亮點。”MySpace聚友網相關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
李智認同MySpace聚友網的這一想法,“MySpace聚友網最近推出的9911微博客提供了一個讓網民重新體驗其服務的契機,至于能否帶來改變,取決于網民的反饋和MySpace聚友網的進一步動作。”
“不斷有廠商進入微博客領域,主要是網民存在通過微博客進行即時溝通互動的需求。”李智說。看到網民需求的還有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據悉,中國移動旗下網站139.com正式推出了“139說客”測試版。中國電信廣東公司日前也推出了V博客。
盈利尷尬
目前,Twitter在全球的平均訪問IP為1900萬左右,日均PV1.4億。這個數字讓微軟、蘋果、谷歌、Facebook等巨頭蠢蠢欲動,傳言中的收購價一路攀升,現今估值已達7億美元,對于一個沒有任何盈利的網站來說,這個數字已經是天價。
沒有商業模式的確是Twitter的現實尷尬。Twitter在今年初獲得了總值為3500萬美元的第四輪融資。但新聞集團CEO默多克表示,很難找到理由投資Twitter,因為Twitter沒有找到一個可持續的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對于國內類Twitter網站來說,同樣是難題。盡管由SNS轉型為微博客網站,目前,同學網80%的盈利仍然來自傳統的。
“微博客在滿足網民溝通需求的同時,也將成為企業入駐后信息發布的營銷平臺,這對微博客來說是個機會。”李智認為,中國的微博客市場,未來需要關注幾個方面:一是用戶的積累數量;二是用戶的活躍程度;三是與移動互聯網的結合。“微博客現在仍處于上升階段,中國的企業客戶還沒有大規模入駐其中。”
但不少微博用戶已經在新鮮勁過后選擇了放棄。“信息量有限,更新得太快,沒有實質內容,只是打發時間的一種手段。”網友小王告訴本報記者。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國內網民需求大 眾門戶暗戰微博客
地址:http://www.oumuer.cn/a/blog/20120210/29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