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獻忠:“內憂外患”是不少經濟學家和企業家們對當前經濟形勢的普遍看法,在悲觀情緒彌漫的當下,提出“優勢企業”的概念正逢其時,對提升企業家信心指數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值得大力推廣和提倡!
記者:宏觀上看似乎是這樣。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總有那么一些企業懂得順勢而為,找到自己生存和快速發展的密鑰。
季獻忠:發現和鼓勵這些“優勢企業”對現在來說尤其重要。而對那些優勢元素不那么明顯的企業來說,也可以用“優勢企業”的標準來對照自己,挖掘自己所具備的獨特優勢,培育突破成長的信心。發現優勢企業,找到合乎規律的行業發展方向對整體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事實上,如果我們把企業簡單地分為兩類,一類是“優勢企業”;另外一類就是那些掌握了一定的資源、資本,亟待轉型的企業或機構,我們可以稱之為“資源企業”。他們正在尋找那些具有發展前景的優勢項目、優勢企業進行投資,有非常強烈的意愿投入到這些優勢企業中去。如果我們給他們一個衡量“優勢企業”的標準,找到這些“優勢企業”,也就發現合適投資的目標企業。因此,現在提出“優勢企業”的概念和優勢指數的標準,對“資源企業”來說非常及時!
記者:是否很多優勢企業的集合就可以稱之為優勢經濟了?優勢企業和優勢經濟是一個什么關系?
季獻忠:首先可以肯定地回答,優勢經濟肯定不是優勢企業的集合這么簡單。優勢經濟必須與一個行業、地區相掛鉤,可以說這個行業、地區的經濟狀態具備一定的優勢,而不能籠統地來定義;第二,經濟活動的主體是企業,但并非只有企業,還有政府、行業組織、資源稟賦,甚至氣候都會與經濟運行有密切的關系。
我們只能說,更多的優勢企業存在是優化經濟環境的重要前提,但優勢企業之間的關系不是一種簡單疊加,而是一種按照不同供應鏈之間的有序、高效運行的。換句話說,對一家企業來說具備了一定的優勢,可以成為優勢企業,但對整個行業或供應鏈來說,還需要更多地配套,還具備優勢行業的特征。反過來,一個具備優勢的行業倒是可以催生更多優勢企業的可能。如果一家企業看到了具備優勢特征的行業,大可以進入這個行業,順勢而為,取得競爭優勢。
記者:那現在應該提“優勢經濟”是否更好?
季獻忠:這不矛盾,但討論的方向不同。首先是經濟的范疇更廣,需要結合全球和國內市場的大勢、也需要政府宏觀政策的調控。當然,企業在等待一些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宏觀政策的出臺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但另一個層面,企業自身是否應該有所作為?是否應該學會如何在市場經濟競爭的大潮中參透大勢,提升能力,獲得競爭優勢呢?一味等待政府扶持的時代終將過去,而且那也不是一個完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應該著力發展的方向。
所以,我們提出“優勢企業”概念實際上就是鼓勵那些具備自我發展能力、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企業。讓代表先進生產力的“優勢企業”進一步擴大優勢,才能逐步形成一個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優質群體,通過產業鏈的傳動,最終實現整體經濟的優化。
經濟學家吳敬璉說,現在的中國社會經濟正處在矛盾爆發的臨界點。“從根本上說是緣于經濟改革沒有完全到位、政治改革嚴重滯后、行政權力變本加厲地壓制和干預民間正當經濟活動,造成廣泛尋租活動的結果。”也就是說,政府在打造公平正義的市場經濟環境,而擴大“優勢企業”群體,加強“優勢企業”的力量也是改變這一現象、進而優化整個經濟環境的重要舉措!
推薦閱讀
壟斷已久的中國搜索市場因360搜索的加入變得異常熱鬧。8月28日晚間,百度與360搜索業務展開攻堅戰,360部分搜索內容被跳轉至百度首頁,而百度部分服務在360搜索中被帶至網頁快照。對此,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祎表示,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季獻忠:讓“優勢企業”優化整個經濟
地址:http://www.oumuer.cn/a/43/20120913/84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