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倆都有些令對方厭惡”。謝爾蓋·布林在接受《經濟學人》雜志采訪時,曾這樣回憶他與拉里·佩奇的首次相遇。未來的兩位谷歌創始人對彼此的第一印象都很差。
風云初起雙雄會
“能夠進入斯坦福大學,我簡直太激動了。要實現那樣的抱負(指創業)沒有比斯坦福更好的地方了,我一直都向往硅谷。”拉里曾這樣對《The Search》一書作者約翰·巴特爾說。
1995年3月,拉里進入斯坦福大學讀研究生,在這里他遇到了已在這里讀書的謝爾蓋·布林。謝爾蓋自愿帶新生利用周末時間熟悉校園,初來乍到的拉里對斯坦福的大學環境很不適應。他曾回憶說:“一開始一切都令人恐慌。我總是在不停地抱怨。”拉里的喋喋不休讓謝爾蓋非常反感。
但隨后兩人不打不相識地成為朋友,兩個人都不像校園里的大部分學生那樣喜歡讀小說、看電影或聽音樂會,當時校園里的學生為了日后進入美國的所謂上流社會而熱衷于練習打高爾夫,而他們則對此嗤之以鼻,認為這不是一種好運動,純屬瞎耽誤工夫。兩個人最喜歡干的事就是參加各種科技展覽會,并對參展的各種又新又酷的技術刨根問底。
他們喜歡上網,謝爾蓋稱:“當我們瀏覽互聯網時,我們沒有去看星座運勢,也沒有加入交友網站。我們感興趣的是搜索那些能真正影響人們生活的信息。”
上學期間,謝爾蓋還有一個上不了臺面的癖好——撬鎖,他的斯坦福校友布蘭恩·蘭特曾回憶說:“他是個了不起的撬鎖專家。”他的一位好友回憶他們曾密謀潛入系主任辦公室修改學分,但似乎未成行。
后來謝爾蓋的這項技能曾用上“正途”,他和拉里的計算機和服務器放在其研究生住處的起居室里,這些設備給有限的電力負載造成了麻煩,電線斷路了。謝爾蓋成功地闖入所在樓層的地下室,重新安裝了電路斷路器。謝爾蓋曾得意地回憶:“幸運的是,我掌握了開鎖技能,所以我們能夠進入到那里。”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與拉里的邂逅,讓謝爾蓋充沛的精力有了用武之地,他們由此開始了網絡搜索引擎的探索之路。
拉里與謝爾蓋準備為自己的搜索引擎起一個名字,起初準備采用的名字是“What Box”,中文可以譯為“月光寶盒”。但他們隨后發現它的發音很像“濕盒子”(Wet Box),在英文中,這聽起來像個色情網站,于是他們棄用了這一名字。
一天,拉里翻閱美國數學家愛德華·卡斯納的《數學與想象》,書中提到1938年愛德華準備為一個巨大的數字——10的百次方命名時,他9歲的侄子彌爾頓發表意見:“這樣大的數,非得用一個怪名Googol不可。”愛德華就此采用了這個名字。數十年來,這個詞作為一個生僻數學名詞默默無聞。
拉里很喜歡這個詞,因為它可表達網絡的浩瀚,并凸顯其搜索功能的強大,于是準備用它做搜索引擎及公司的名字。謝爾蓋也喜歡,可是他有些擔心直接用這個名字會帶來商標名稱歸屬問題,于是他們將其修正為“Google”。
關于Google一詞來源的另外一個版本是:拉里與謝爾蓋原準備直接采用“Googol”,但他們忘了它到底該怎么拼寫,結果他們拼錯了,于是注冊了“Google”域名,等他們發現時,注冊已經完成。他們將錯就錯,沿用下來。
推薦閱讀
7月2日下午消息,MSN(中國)今日宣布其微軟移動廣告平臺(ad.msn.cn)正式上線運營。官方指出,這一平臺是Windows Phone平臺應用廣告投放的官方渠道,也是微軟廣告整合營銷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介紹,MSN微軟移動廣告平臺>>>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22/20120702/72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