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卡梅倫高級政策顧問羅翰·席爾瓦(Rohan Silva)一行3月3日展開為期一周的訪華活動。羅翰·席爾瓦主要關注科技與創新、教育及技能,負責推進英國科技企業環境方面的政策,并致力于發展英國在線教育戰略。此外,他開創了“科技城”(Tech City)理念,幫助支持倫敦東區科技群的發展。3月7日,他接受了《經濟觀察報》記者專訪。
經濟觀察報:過去幾年間,中英雙邊經貿保持較好的發展,在教育、科技方面兩國目前處于什么狀態?
羅翰·席爾瓦:目前有15萬中國學生在英國,有數以千計的英國學生在中國,兩國老師也在對方國家教授課程。一些英國公司,如培生集團在中國正有著良好發展。未來,由于遠程教育和科技發展,教育水平將進一步提高,中英兩國在此方面的交流也將更加豐富。英國正有新一代的遠程教育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增長,我們將會在未來幾個月帶這些公司來中國,以尋找投資方及合作伙伴。
科技方面,華為等中國公司在英國的表現出類拔萃,英國的很多公司如Spotify也在中國干得不錯。此行,我要做的一件事就是介紹在倫敦科技城有哪些投資機會。中國公司已經開始從全球角度考慮問題,我認為科技城應該成為他們下一個選擇。
針對于科技方面,我對中國公司的建議是登錄我們科技城的網站,發一封郵件,我們有15名全職工作人員幫助你找到最好的機會,拿到工作簽證,與最匹配的合作伙伴溝通。
經濟觀察報:2012年英國政府提出要建立倫敦科技城,打造成“英國的硅谷”,這一計劃進行得如何?
羅翰·席爾瓦:2010年卡梅倫首相就職,那時倫敦東區約有200家數據科技公司。一年后,這一數字漲到1500家。要知道此前這里沒有一家全球性的公司,像亞馬遜、谷歌、思科,但現在他們都來了。這是因為我們向世界展示了科技城。我們把全球標準引入當中,在這一地區對企業家以及投資實行減稅政策。科技城現在是由一個科技城投資集團管理,這個15人組成的團隊由喬安娜·希爾茲女士帶領,她曾經負責Facebook在美國之外的發展。
經濟觀察報:為什么選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主推倫敦科技城?
羅翰·席爾瓦:科技與創新在調整英國經濟結構中發揮重大作用。卡梅倫上任伊始,談到英國經濟太依賴債務、房地產和金融服務。我們需要平衡經濟,建立科技城位列計劃之一。目前的英國,網絡經濟能創造8%的GDP,這比任何國家都要高。英國零售消費支出中,網上消費已占到15%。我們正轉向數字時代,這也可以帶來新的工作機會。英國在過去12個月中創造了豐富的商貿機會,目前發生的情況顯示經濟正處于健康發展的狀態,英國經濟的增長將會在未來幾年更具持續性。
金融危機讓政府不得不做的一件事,就是細致分析經濟組成,尋找經濟增長點和工作機會。現在科技城提供著4至5萬個工作崗位,這顯示了經濟的增長來源。數據顯示,新的工作機會大部分來自于創業不超過5年的公司。所以我們相信新一代公司,并希望為其提供支持。我們需要更多元的經濟增長方式,這樣才能保持經濟增長的彈性和持續性。
英國盡可能地開放以迎接來自貿易伙伴國的商業機會。倫敦科技城,體現了我們努力將英國建設成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初衷。
推薦閱讀
全國政協委員、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今年兩會上的吐槽頗為引人關注,一是關于企業稅收問題,二則是關于企業創新發展。結合聯想本身,就是此前備受質疑的聯想價格國內貴,以及還要不要堅持制造等問題,楊元慶都>>>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倫敦科技城:中國公司下一站
地址:http://www.oumuer.cn/a/05/20130309/262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