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受理案卷過程中,高松發現,一些銀行對于貸款只“認錢不認人”,但是,不跟蹤企業的貸款用途,也不追究企業的還貸資金來源的做法不利于信貸安全的監管。
尋策
鄭晨愛說,盡管從數據看,經濟企穩回升的態勢出現,然而他們所感受到的事情是,民企經營未見好轉,也不排除今后各行各業還將出現企業倒閉。
他稱,之前發生的溫州民間借貸,現在已處于“停息還本”階段,有的債權人還愿意在本金基礎上給予打折,預期值下降明顯。
溫州某法院副院長昨天向本報記者說,民間各方向其反映,企業逃債的情況時有發生,但法院苦于證據不足,無法追究其責任。目前,諸多法院只查處于執行階段的企業或個人財產,關于審查之前他們到底有多少資產,已經超出法院的權限。
高松說,除非公安部門事前介入偵查,否則很難調查取證企業資金轉移、資產剝離存在的惡意逃債行為。
“我們也在關注。”溫州某銀行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目前溫州企業基本上為流動資金貸款,資金轉移去向銀行很難監控,其企業真實質量也看不出來,這對銀行是一個巨大風險。
浙江省律協行政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麻侃對本報記者稱,預防企業逃避債務,需要社會各方通力協作。首先,銀行要加大貸款審查,加強資金流向的監控力度;其次,要建立企業、個人信用檔案,不良記錄者將承擔相應后果;最后,法院應進一步規范民商事案件的立案、審判工作,并加強對既判案件的執行力度。
推薦閱讀
按照經濟歷史學家錢德勒對大企業的定義,中國沒有大企業。在他的《大企業國富論》和《看得見的手》兩本經典著作中,“大企業”是管理制度的創造者、國家財富的創造者、產業技能體系的創造者。 無論我們對中小企業有怎>>>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溫企“逃債術”
地址:http://www.oumuer.cn/a/05/20130125/257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