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網訊 近日,關于立法實行網絡實名制在業內備受關注。昨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聽取了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草案)》的說明。草案規定:辦理入網手續,應提供真實身份信息。
目前,我國電信企業和相關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已開始實行手機用戶和發布網絡信息的用戶身份登記。為了維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草案賦予有關部門對網絡活動進行監管的必要權力,同時明確網絡服務提供者予以配合的法定義務。
據了解,實行網絡身份管理,是國外許多國家的通行做法。其中,韓國從2007年7月份開始實施網絡實名制,并要求日訪問量在10萬人次以上的網站都要實施實名登錄注冊。然而,韓國的網絡實名制最終因各種不利的因素和效果不佳被廢除。
在日本,隨著要求實名登錄的Facebook的發展勢頭加快,日本用戶也逐漸開始從排斥網絡實名制到逐漸接受實名制轉變。雖然日本至今沒有做出依靠行政力量推行網絡實名制的決定,但通過IP地址備案和手機實名注冊等方式,事實上的網絡實名制在日本已經悄然普及。
今年6月份,據相關調查顯示,在德國只有2%的社交網絡用戶使用的是虛假身份,58%的用戶使用的是完整姓名。Facebook、Google+以及LinkedIn等知名社交網站都要求用戶使用實名注冊。在挪威奧斯陸槍擊案發生后,德國對實行網絡實名制的呼聲也不斷高漲。
美國作為一個互聯網發達的國家,在針對互聯網法規方面,既有針對互聯網的宏觀的整體規范,也有微觀的具體規定,法規的數量高達130多部。2007年美國加入了歐盟委員會2001年制定的《網絡犯罪公約》。隨著社交網絡發展迅速,美國國土安全部已開始起草監控“推特”和“臉譜”等社交網站的政策。
加拿大在1985年通過刑法修正案,將非法使用計算機和損害政府信息資料的行為規定為犯罪。對互聯網內容的管理主要采取“自我規制”的手段,即通過國家正式授權,由行業自行對網絡內容進行管理。施網的絡實名制法律意在要求互聯網行業實行嚴格自律,強調“自我規制”。
雖然韓國是全球首個實施實名制的國家,但是自2007年實行以來,網絡實名制的效果微乎其微。在實施期間更是爆發出多次個人資料遭駭的案例,最終,韓國網絡實名制這項法規被韓國憲法裁判庭宣布“網絡實名制”違憲。
對于韓國網絡實名制的夭折,新媒體專家魏武揮曾表示,在相對客觀中立的研究支持下,在個人利益的直接被侵犯下,在大國家黨不得不獲取民意支持以保住執政地位下,全球首個實施實名制的韓國,宣布放棄了這項看上去很美好實則一點用處都沒有的網絡監管體系。(王祚義)
推薦閱讀
昨日鐵路客服中心網站“12306”中斷訂票數小時,原因是空調設備故障。 據購票乘客反映:“中午網站就不順暢,勉強登錄后下單買票,支付頁面出現后就卡殼了,下午刷了2小時都無法登錄。 ”記者昨日14時查詢獲悉,該網>>>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速途盤點:世界各國網絡實名制發展歷程
地址:http://www.oumuer.cn/a/05/20121227/89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