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網專欄 作者:何璽)如果有一天,我悄然離去,誰來閱讀我的電子郵件,管理、更新我的博客、微博網頁?是的,我說的是關于我個人的“數字財產”處理問題。
我相信有不少朋友跟我一樣,都有不少個人的“數字財產”。但在對“數字財產”的保護上,可能并沒有把它放在心上。
但何璽想告訴大家,“數字財產”很重要,請不要忽視。因為它跟實物財產一樣,具有同等價值。如果我們現在不做好數字財產的保護,就是對自己、對家人、朋友的不負責。
關于“數字遺產”
數字遺產是信息時代的發展和數字技術運用的產物,指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所有的網絡權益和財產。可大致分成精神和物質兩個層面,包括被繼承人的游戲裝備、虛擬貨幣、帳號密碼、文件視頻等。截至2012年,大部分國家法律并沒有針對人離世后對于數字遺產的保護措施,因為數字遺產發生的糾紛越來越多,所以虛擬財產繼承問題,已經越來越重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數字遺產章程”里提供了具體保護措施。具體的講,對于具備一定審美價值和思想價值的網絡內容,在法律法規允許的條件下,不許任何人或者機構進行刪除和破壞。對于容納眾多數字遺產的網站(相關頻道),政府應該給予財政扶持政策和撥款,即使商業環境發生變化,也要保證數字作品的完整性,保證他們的”在線共享“功能。
數字遺產類別
目前看來,數字遺產或可大致分成精神和物質兩個層面。
物質類
高級用戶的游戲裝備
虛擬貨幣
精神類
用戶帳號密碼類。如常用的QQ號、MSN號、微博帳號、微信帳號、郵箱密碼等;
文件視頻。如網絡硬盤里的資料,個人網絡相冊,還有一些信函相關的內容
幾個“數字遺產”案例
第一個案例:
“2011年,中國沈陽,王芳的老公徐洋在一場車禍中喪生,王芳知道,徐洋的QQ郵箱里保存了大量有關兩人從戀愛到結婚期間的信件、照片。她想要整理這些信件和照片,也想保留這個QQ號碼以留作紀念。
但王芳不知道老公的QQ密碼,她只好向騰訊公司求助。 騰訊公司的客服人員回復:想要拿回密碼,只能按照“找回被盜號碼”的方式操作,除提供逝者本人的基本資料和聯系方式外,還得提供號碼的使用資料、密保資料。此外,家人還得邀請徐先生的QQ好友為其“作證”。
“人都不在了,讓我去哪里找這些資料?”王芳感到非常的困惑。
但騰訊有它自己的邏輯。騰訊公司員工陳飛告訴記者:“一方面,QQ號并不是私人財產,根據騰訊公司與用戶之間達成的協議,QQ號碼所有權歸騰訊所有,用戶只是擁有號碼使用權。而且,也有保護用戶隱私方面的考慮。就比如有些用戶,你怎么知道她是真的想要留念,還是另有所圖呢?”
騰訊告訴我們,在中國,QQ賬號是不能被繼承的,除非你有賬號和密碼。
第二個案例:
2007年,Pam Weiss 第一次登陸了 facebook ——在21歲的女兒 Amy Woolington 在滑雪事故中不幸喪生之后。在 facebook 上她找到了女兒的照片、文字,與女兒的朋友們建立了聯系,分享回憶。他開始漸漸明白了女兒曾經的夢想:“知道 Amy 曾經給這么多人帶來積極的影響,我感到很欣慰,如果沒有 facebook,我可能無從得知。”
Weiss 說的是事實,因為如果她不在三個月內將女兒所有的資料下載保存起來,facebook 就會將其刪除。
我們花在鍵盤上的時間越來越長,對著屏幕的時間越來越多,那些原本可以封存在閣樓上等著慢慢落灰的身后物事也越來越少。需要輾轉數天才能收到的信件變成了瞬間即達的電子郵件,字跡潦草胡亂涂鴉的日記變成了博客,沖印膠片變成了電腦里一個個文件。我們把自己的生活碎片嵌在互聯網上,仿佛覺得它們會和互聯網一樣永恒——但,當我們死后,我們的虛擬身份又該如何呢?
Woolington 去世后,facebook 為去世用戶建立了一個紀念狀態,停用了這些賬號的狀態和群組功能,并只允許經過用戶認證的好友對頁面進行瀏覽和評論。如果親屬要求撤下檔案,facebook 會照做,但是它們不會將用戶的賬號密碼交給家屬。
在這里,facebook 給了我們一個答案:讓逝者定格在某個瞬間。
第三個案例:
2005年,美國海軍陸戰隊一等兵 Justin 將照片存放在了雅虎信箱里,準備回國后把它整理成影集。但是事故讓他中斷了這個計劃。他的父親因此向雅虎公司要求,希望可以登陸兒子的賬戶,以找到更多關于兒子的訊息。但雅虎有相關服務規定,不得泄露使用者私人郵件信息。如果90天未使用,雅虎將會刪除賬號。這意味著死者在網上的信息就會消失。在 John 的堅持下,雅虎最后采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把 Justin 的郵件復制到光盤上交給了 John,而不是直接給出密碼。
電子郵件的問題比較復雜,因為涉及太多私密內容。只需一個問題就能說明白:你愿意讓父母登陸你的賬號嗎?如果是,那么他們就可以找到你朋友的資訊,甚至可以一一向他們通知你的死訊;但,你愿意讓父母閱讀到每一封郵件嗎?如果你猶豫了,那么應該就能明白為什么服務公司不會將密碼提供給其他人了。
除了雅虎會在家屬強烈要求下提供數據光盤,Hotmail 現在也允許家庭成員通過提供委托證明和死亡證明,來申請存有某一時間段數據的光盤。而 Gmail 在這些文件之外,還需要拿到死者給申請人的郵件副本。
電子郵件公司告訴我們:資訊可以拿走(部分),但賬戶你無權獲得或轉讓。
以上3個案例告訴我們,“數字遺產”目前還不像現實財產一樣收到法律的保護,能被繼承。雖然國外部分地區已經在進行相關的立法嘗試,但對中國來說,數字財產正式納入立法可能還需要不少時間。在這樣的情況下,做好個人財產保護很重要。
如何做好個人數字遺產保護
何璽在網絡上收集了一些網友對數字財產保護的方法,這里分享給大家。
1、數字化保存-移動硬盤、U盤
使用移動硬盤或者U盤來對跟人數據財產進行保存。這里使用的硬盤和U盤與日常使用的要分開,屬于專門的數字財產保存工具。在硬盤內列出個人的數字財產清單,賬號密碼等,注明重要財產的價值(最好做貨幣化說明),重要視頻,文檔等全部存入。
推薦閱讀
【機電在線訊】時值歲末,由國家發改委、杭州市拱墅區人民政府指導,浙江省網商協會主辦,機電在線承辦的2013(第二屆)中國五金機電行業年度評選盛會已經拉開帷幕。 據活動組委會透露,2012年中國五金機電行業在競爭>>>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被忽視的數字遺產
地址:http://www.oumuer.cn/a/05/20121227/89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