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逐利短暫搭車
“《中國好聲音》中徐海星穿的同款服裝火爆銷售中!”這個夏天《中國好聲音》一夜爆紅,淘寶商家們也早已按捺不住要搭上這輛開往大好“錢”途的快車。
在目前《中國好聲音》已出場的眾多參賽者中,徐海星無疑是最受關注和質疑的人物之一。這位清爽大方又俏皮的女孩,讓知名歌唱家劉歡也流下了感動的淚水。但正是她講述的那感人的親情故事遭來網友的“吐槽”,一時之間對于她所述的故事真假備受爭議。
但這并不妨礙商家們的生意,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對他們而言反而是更能出彩的招牌。隨著《中國好聲音》的持續走紅,從學員的服裝,到明星導師的穿著,甚至節目中導師的主要工具——轉椅都成了商家“好生意”的利器。
同款產品淘寶熱銷
盡管沒有精致的妝容、沒有華麗的臺服,《中國好聲音》參賽學員的服飾讓觀眾們感到真實、質樸,但商家們還是想盡辦法地找出亮點為自己的生意搞點“噱頭”。
“火星的小崔”打算趕在10月份之前,到了穿長袖的時候把“那姐”穿的金邊小外套做出來,但她早早地將圖片和廣告推在網店的頁面上。“樣衣很快就開工了,等樣衣出來了再定價格。”小崔這么盤算著。
記者在淘寶網上輸入“好聲音”時,網頁便為你搜索出250多件商品:中國好聲音趙露同款上衣、中國好聲音劉振宇同款連衣裙……商家們的廣告打得不亦樂乎。
明星導師那英帥氣地脫了鞋子與自己的粉絲學員共歌一曲,眼尖的商家看到了她鞋子的款式,立馬“復制”。“評審中那英正是穿著這款鞋子。”商家在向記者推銷時重復強調。218元一雙的鞋子一上架沒幾天便賣出了40多雙。
搭車難長久
除了將《中國好聲音》舞臺上明星導師和學員們的服飾生意開發到極致,明星們的轉椅也成了不少商家借機宣傳的工具。
蘇寧易購也趁機做起了廣告。“你們有沒有人是這么看《中國好聲音》的?每周五晚,《中國好聲音》必備神器。”蘇寧易購在其官方微博上打起了廣告,點開文字后面緊跟的鏈接便是公司推出的轉椅產品。
盡管此時商家們的搭車行為正在興起,但在品牌策劃人鄒凌遠看來搭車經濟行為很難持久。
“搭車本身是一種時效性的營銷方式,是階段性的。現在節目很火爆,觀眾都覺得很新穎,大家又都有獵奇的心理,看到這些東西就會想去買。但隨著節目播放很久以后,節目在人們心目中的影響力就會減弱,人們不會再有那么高的熱情,消費者的熱情和喜好度也是有時效性的,除非他們形成一種品牌忠誠度。”鄒凌遠對本報記者分析。
而倘若搭車不當,也有風險。在爭奪學員的過程中,楊坤老生常談般的32場演唱會成了他獨特的符號,楊坤工作室還專門邀請知名設計師為其打造32號戰袍。但在沒有經過任何授權的情況下淘寶店鋪的商家們也公然地開售“32號戰袍”。并且有國內某團購網站發起“楊坤32場演唱會門票免費送”活動,楊坤工作室認定此為侵權行為,團隊將保留法律追究權利。
此外也有商家設計的T恤上公然地啟用《中國好聲音》的商標。對于搭車《中國好聲音》的生意,節目宣傳總監陸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我們不擁有衍生產品的版權,但如果商家直接用一模一樣的商標那肯定是對原版構成侵權。”
《生存者》死亡
真人秀節目如何夢想成真?
《中國好聲音》存活
晚上八點,老王依然忙碌地在家里整理白天收集而來的大大小小的紙箱子。小區把一間地下車庫旁邊的小屋租給了他,這就是他在這個城市的家了。屋里的設施很簡單,除了那臺電視機,幾乎看不到現代化的設備。時間過了九點,老王加緊了動作,他指著電視機對記者說:“《中國好聲音》快開始了,要趕在那之前把活都干完。”
老王喜歡《中國好聲音》的原因很簡單:“看到很多人也只是再普通不過的老百姓,只要有好嗓子,他們就能成功。”
8月13日“中國藍大家庭”加V官方微博寫道:“《中國好聲音》收視再創新高達3.302%,位居同時段所有節目榜首,當晚重播收視以1.434%排名第一。”
老王的喜歡,實際上就是《中國好聲音》火爆的一個原因:這個平臺給予了草根們一個實現夢想與成功的機會,他們的勵志也同樣給予眾多尚未成功的草根們繼續努力、追求的動力。
而《中國好聲音》的成功也重新點燃了中國本土自《超級女聲》之后音樂類節目的競賽火焰。競相推出音樂類節目的各大衛視大有再度廝殺一番的氣勢,它們不惜重金邀請最頂尖的音樂人士,也有和《中國好聲音》一樣買進國外節目的版權。
究竟什么樣的節目才能Hold住觀眾?買入國際成功節目的版權一定能在中國取得成功嗎?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的一番話意味深長:“所有的都取決于供求關系的變化,一旦出現大量的模仿式節目就走不了太遠,因為供給過多。在中國所有的節目形態都是這樣,出現一個成功就會有一百個模仿。”
麻木之后的“創新”
在《中國好聲音》重新點燃本土音樂類節目的競賽火焰之前,上一波的相互廝殺要追溯到7年前了。2004年湖南衛視打造的《超級女聲》紅遍中國,待比賽舉辦到2005年以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為代表選手的第二屆時,決賽之夜的收看觀眾一度直逼3億大關。
這之后中國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娛樂風暴,各種選秀類節目層出不窮,各檔節目的同質化現象也越來越嚴重,這其中也不乏諸多以低級手段吸引觀眾眼球的節目。
對于許多節目的頻頻觸犯道德底線,與社會主流意識相沖突,觀眾早已麻木。2011年9月,湖南衛視宣布停辦下一屆《快樂女聲》,加之在廣電總局“限娛令”的幾番調控之下,音樂選秀類節目驟然降溫。
但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助理、副教授雷蔚真看來,音樂選秀類節目還是大有市場的。“觀眾當年對《超級女聲》那么強的互動性,以及對音樂類節目的熱衷,都表明觀眾對這類節目是有需求的。”
只是,在同質化以及各種限令之下,觀眾迫切需要一臺更具新穎與貼近生活的節目。這也解釋了《中國好聲音》能引起觀眾共鳴的原因。
“在早期幾乎都是專業的音樂類人士的選秀節目,沒有大眾、草根的,現在面向草根真人秀的甄選無疑能使得節目回歸到本真,即藝術本質,文化永遠是在供求關系的變化過程中變化,節目也要應對這樣的變化。”尹鴻認為。
推薦閱讀
前言:眾所周知,職業化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安徽航信學堂將職業化專題培訓作為2012年重點培訓課程,對公司全體學員進行職業化教育。作為學員的我們,不僅要珍惜學堂安排的學習機會,還要主動去搜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好聲音》生意經:商家逐利短暫搭車
地址:http://www.oumuer.cn/a/05/20120817/81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