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他們推出了一款產品叫“校服熊”,將下訂單的中學的校服做成縮小版,穿在一只玩具熊上。這款看似簡單的產品卻得到了很多學生的認同。李聞天說,他們覺得這只小熊穿的是自己學校的校服,很親切,“45元錢一只的價格也能接受,無非是這些同學一兩天的飯錢”。
18歲的李聞天與同學一起創辦了專注做校園周邊產品的“拖堂網”。他們的產品“校服熊”,在李高考前夕的2個月時間,訂單達3000只。
李聞天說,高考前夕的兩個月沒太用精力去推廣這個產品,他們主要和一些中學校園的學生會談合作,由學生會去宣傳。“但兩個月的時間,訂單就突破三千了。”李聞天說,他們會一直做高中生的產品,接受一些學校的特殊訂購。譬如,他們在想,學生對自己的學校有認同感,也可以畫一些針對某個學校的漫畫,“一個動漫人物,穿上他們學校的校服,再配上幽默的故事”。
他并不著急去找大筆錢投入,覺得現在還只是試水階段,“先出一系列的校園產品后,看看哪些產品好賣再說”。
楊元覺得,他們這個群體在互聯網上,將來說不定會有很多的創新和大的作為。因為他發現,這個群體里的人,有很多在念初中的時候“就會做網站,會編程,會做APP,等他們上了大學,有很多相對自由的時間的時候,很可能開發出更多還蠻有趣、蠻新穎的互聯網產品出來”。
楊元畢業后進了百度做產品設計。他打算先歷練兩年再考慮去創業。這個群體正在陸續走向社會,具有創新精神,為此,他希望無論是社會還是天使投資人都能給他們更多一些關注。
在聊網目前還沒有拿到投資。他們現在只能每天熬夜細化產品。
在五道口的川菜館,《創業邦》和徐德塵聊到創新的話題,他說:“我覺得所有的創新都是為人服務,為實現人的價值而存在。”
90后在互聯網上的行為特征:
1、聊天、交友構成了這個群體主要的網絡生活;在移動互聯網上,除了滿足基本的通訊需求,看電子書、玩游戲、聽歌成為了其主要的使用特征。
2、無論是在線下,還是在SNS社區,會細分自己的交際圈。
3、手機已經成為90后大學生主要的上網工具。
4、很少有90后大學生很少進行沖動消費。在大多數消費情境中,他們都表現得頗為理智。他們具有付費習慣、愿意為新鮮感買單。
5、在媒體接觸行為上,網絡是他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并對傳統媒體形成了功能性替代。
互聯網精神
1、相比之前幾代人,他們更加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對不同的觀念和行為表現出更多的包容。
2、行動力強,敢于嘗試、踐行自己的夢想;正值創造力爆發的年紀,專業學習使他們有了一定量的知識積累。
3、對于認可的產品,樂于口碑傳播。
4、他們遇到問題時有一定的自主選擇權,父母很少對他們的生活進行直接地干涉,大部 分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主。
5、除了兼職、實習、創業等社會實踐以外, 90后大學生對于社會公益事業也具有很高的熱情。
推薦閱讀
記者昨天從中國氣象局獲悉,近日,中國氣象局與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在京簽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提高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傳播能力,共建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綠色通道”。 記者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可怕的90后:被互聯網公司忽視的一代
地址:http://www.oumuer.cn/a/05/20120811/80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