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交易因其足不出門所帶來的低成本、方便、快捷,從其誕生起就注定會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然而,由于我國現階段經營者、交易方誠信的缺乏,網上交易陷阱的泛濫,必然會使消費者對網上交易產生不同程度的抗拒和抵觸,這將極不利于電子商務的發展。正如一位消費者所講:賣家收到錢就象幽魂一樣消失了,想到自己在網上購買商品的那幾百多塊錢還是借來的我就覺得心酸,我剛開始我的交易就遭受這樣的挫折,真不知道以后還能相信誰?
遭遇網上交易陷阱,應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
BCP信用投訴中心提醒消費者,在遇到網購欺詐行為后可以通過如下途徑和內容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一)與賣方進行協商、交涉。根據交易時對方提供的聯系電話、方式或者交易平臺提供的聯系資料與賣方進行交涉。有時候,一定的壓力會迫使賣方履行其義務。
(二)請求第三方投訴受理中心BCP信用投訴中心調解。其中,2010年11月,建立了商務信用投訴中心,開通了全國免費投訴熱線與在線投訴系統,配備專業投訴受理團隊,成立知名律師組成的法律顧問,實行免費實名投訴。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比如在網上交易遇到商品質量問題或假冒商標的,可依法向質量監督部門或工商管理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交易方交易時達成的仲裁協議或者事后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指定的仲裁機構仲裁,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般可向對方所在地或者約定的交貨地法院起訴。約定的交貨地與事實交貨地不符的,可在實際交貨地法院起訴。
(六)涉嫌詐騙的,可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
(七)提供交易平臺的中介網站存在過錯,比如提供擔保或保證其真實性等而致消費者因此受損失的,可向網站要求索賠。但一般情況下,提供交易平臺的中介網站只提供交易平臺服務,因不參與買家和賣家之間的實際交易,無法控制和保證交易方在網站上登錄的內容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而且他們一般會有免責條款,因而有一定難度。
(八)如果提供交易平臺的中介網站有交易安全基金補償的,符合條件的可以申請交易安全基金補償。
(九)如果是因網上購買的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除了可以向銷售者(賣方)要求賠償外,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
(十)假冒偽劣商品,對買家構成欺詐的,可以持購物憑證及相關鑒定,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而獲得雙倍賠償。
推薦閱讀
據BCP中國商務信用平臺分析研究,目前,我國在商務信用方面的誠信缺失行為主要有:經濟合同失效、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現象嚴重,投、融資欺詐、企業虛假報表、虛假包裝上市、股市暗箱操作、虛假宣傳等等。這些失信行為破>>>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網購欺詐 如何維護自身權益?
地址:http://www.oumuer.cn/a/05/20120808/80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