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既是進入后工業化時期城市文明未來發展的新趨勢,也是當前推進城市生產、生活和管理方式創新,走低碳經濟發展道路,提高市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發展方向。如今美國、歐盟、日本、新加坡等都已開始建設“智慧城市”的嘗試,在國內也已有數十個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建設計劃。廣州把“智慧城市”與“低碳經濟”、“幸福生活”作為推進新型城市化發展的三大理念來強調并進行系統布局,這無疑是十分明智而有世界眼光的戰略之舉。
智慧城市不僅僅是技術問題
建設“智慧城市”無疑是一項綜合性的技術開發和應用工程。因為“智慧城市”的建設離不開物聯網、互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支撐,而每種技術又是一個龐大的體系,涉及眾多學科和領域。就政府管理而言,建設“智慧城市”的關鍵是要建立智能化、科學化的城市信息管理平臺與綜合決策支撐平臺,實現人口、產業、空間、土地、環境、社會生活和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智能化管理,以全面提升社會管理的科學化水平。這其中起決定作用的依然是多元化的技術創新和應用。
然而,“智慧城市”理念的實現并非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或者說,“智慧城市”的概念不能簡單地從技術層面來理解,作為現代城市文明的發展趨勢,它其實還具有深刻的社會和文化內涵。因為“智慧城市”的主體是人,只有當作為主體的人更加聰明,其所生活的城市才可能是智慧的。所以,“智慧城市”的建設根本不可能離開人而只去追求一種所謂純粹技術化的結果。在人的主體意義上來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就需要充分考慮市民對于“智慧城市”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如果市民對建設“智慧城市”缺乏足夠的理解和支持,不愿在生活方式上接受由此可能帶來的深刻變革,那么“智慧城市”建設就不可能得到廣泛的接受和認可,其目標的實現也可能阻力重重。
現代化轉型離不開創新文化
拉美國家的深刻教訓告訴我們,發展中國家的落后不僅僅是經濟和技術的落后,更重要的還是文化的落后。可以說,一個國家、地區或城市,如果不重視創新文化建設,不去考慮如何建構一種足以推動改革與發展的文化基礎,要真正實現現代化的轉型和發展是不可能的。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人類社會每一次劃時代的文明進步尤其是科學技術的進步,都有其深刻的創新文化根源和思想基礎。最典型的例證是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推動了近代科學的產生和發展,而其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變革和一場空前的反封建思想革命,本質上屬于一種創新文化的誕生和一種新的精神力量的形成。17世紀世界科學中心由意大利轉向英國,出現了牛頓這樣的科學巨星和蒸汽機技術這樣的偉大發明;18世紀以后,世界科技中心和工業中心又先后從英國轉到德國和美國。從表面上看,這種轉移是地理位置的更替;實質上,它更是創新文化在不同地區的形成和發展,催生了更有利于創新的體制、機制,使創新能力在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發生強弱轉換的結果。
創新文化決定技術水平
可以說,創新文化的強弱直接決定著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城市、一個企業所具有的創新能力的高低。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沒有創新文化的培育和發展,現代科學技術革命不僅不可能發生,而且恐怕已有的科學技術也不可能得到應有的推廣和應用。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設不能囿于技術層面來考慮,而要立足于人發展的需求來策劃和推進,尤其要以創新文化的培育為基礎,通過文化的引領功能來促進基于現代科技創新和發展的社會變革。換言之,只有當一個城市的市民都更加智慧了,對基于現代科技的應用和發展所帶來的幸福生活更加渴望了,“智慧城市”的建設才可能從理想變成現實。在這一意義上,培育創新文化對于建設“智慧城市”具有舉足輕重的基礎性作用。
就廣州建設“智慧城市”而言,迫切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來培育和夯實創新文化的社會基礎。首先,要在文化價值理性層面強化建設“智慧廣州”所需要的創新意識。其次,要在制度設計層面為建設“智慧廣州”提供有利于創新的政策體系。再次,要在現實生活層面為建設“智慧廣州”提供有利于創新的社會認同。
推薦閱讀
福田警方昨日通報,警方日前成功打掉一利用POS機非法套現的團伙,抓獲嫌疑人3名,這個團伙涉案金額達180余萬元,涉及銀行卡100余張。 福田公安分局華強北派出所日前接到群眾舉報稱,華強北某地點有人利用POS機非法套>>>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智慧廣州”關鍵在培育創新文化
地址:http://www.oumuer.cn/a/05/20120802/79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