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使用鼠標時,手臂不要懸空,以減輕手腕的壓力。移動鼠標時不要用腕力而盡量靠臂力,減少手腕受力。
3.電腦桌上的鍵盤和鼠標的高度,最好低于坐著時的肘部高度。屏幕及鍵盤應該在正前方,椅座的高度應調到手肘呈近90度彎曲﹐手指能夠自然地架在鍵盤的正上方位置。
4.打字時應保持手部、腕部與前臂平直,手腕不要壓在桌子上,以免壓迫腕部神經,應懸空1.5厘米左右,即使使用腕墊,也不要把全部的力量用上去,否則會強迫手指的肌腱用力。
5.用熱水泡手。下班回家后用熱水泡泡手,二三分鐘即可,能有效促使血液循環。另外,如果出現了疼痛現象,可以貼點止疼的藥膏,有消腫、止痛的作用。
由于便攜、配置不斷升級等原因,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越來越受年輕人的青睞,不少人的家里和辦公室甚至都只配備了筆記本電腦。不過,據專家介紹,由于在人體工學設計上存在的缺陷,便攜式電腦比臺式電腦更易引發肌肉骨骼疾病。
會診電子職業病
電腦椎
陳東方是一家網站的廣告專員,平日里的工作就是坐在電腦前把客戶要求的廣告放到網上,以便讓每一個前來瀏覽網頁的人都能順利看到。雖說這個工作算得上是熟練工種,但卻一刻也離不開人,自然也就離不開電腦,每天坐在電腦前至少8小時。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他的脖子就常常會發酸,總感覺挺僵硬的。
陳東方開始也一直也沒當回事,畢竟還年輕,才20多歲,總想著睡上一晚就能休息過來。可到了去年年底,他控制鼠標的右手以及延伸上去的右肩開始疼痛,而且嚴重時,手指和腿都會發麻、不能動彈。再到后來,他甚至出現了頭暈、惡心的癥狀。到了醫院看病,醫生說他這是頸椎老化的表現,而在以前這樣的病癥只在40歲以上的人群才會出現。
最小就診者不到10歲
醫生發現,現在頸椎病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很多年輕人都會患上各種各樣的頸椎病。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的辦公室白領和沉溺于電腦游戲的中學生患頸椎病的幾率逐漸上升。并且病友的職業還在擴大,IT員工、會計師、記者甚至學生等等,都成了頸椎病新一族。據有關專家介紹,該病的發病年齡日趨變小,最小的就診者還不到10歲。
“電腦椎”主要是因為長時間面對電腦、低頭工作,使得頸椎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造成頸椎生理曲度改變及頸部肌肉慢性勞損而造成的,出現頸部酸痛、僵硬、活動受限等癥狀。
便攜電腦致頸部過度前傾
專家介紹,便攜電腦的屏幕與鍵盤之間距離太近,使用者僵著脖子低頭看屏幕,頸椎、項韌帶、后縱韌帶都處于高張力的牽拉狀態,時間長了可能會造成頸肌肉損傷。如果將機器抬到眼睛適合的位置,又可能造成肩膀和手臂肌肉勞損。這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
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脊柱外科主任趙建華教授說,便攜電腦屏幕較小且沒有支撐點,使用者多將其放在腿上,看電腦時脖子過度向下前傾,頸部胸鎖乳突肌持續收縮才能保持頸部前傾狀態,長此以往肌肉處于慢性充血狀態,時間長了就容易導致頸肌筋膜炎,誘發頸椎病。趙建華教授提醒,使筆記本電腦一定要注意保持正確坐姿,頭部與屏幕保持適當距離,并注意定時活動頸部肌肉,以預防頸椎病的發生。
指導專家:趙建華教授,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脊柱外科主任
時尚與健康如何兼顧?
平板電腦比臺式電腦更傷頸椎
健康推薦>
頸椎保健操
第一節:自然站立,雙目平視,雙腳略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
先將頸部緩慢向左側屈,停留片刻,再緩慢向右側屈,停留片刻,反復做5~10次。動作要舒緩。
第七節:低頭含胸,兩臂在胸前交叉,盡量伸向對側,左臂在上;然后挺胸,兩臂展開盡量外旋,肘屈曲與肩相平,同時頭頸向左旋轉,眼看左手,停留片刻。然后,反方向做同樣動作。
推薦閱讀
近日,中美兩國專家齊聚清華大學,通過中美下一代互聯網10G線路同步欣賞了美國密歇根大學舞蹈系的實時高清晰度課堂教學。雖遠隔重洋,畫面依然流暢、清晰,這正是下一代互聯網的優勢之一。經過6個月的穩定試運行,這>>>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會診電子病:女性鼠標手發病率為男性3倍
地址:http://www.oumuer.cn/a/05/20120714/75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