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網專欄 作者:張書樂)前幾天和朋友聊到凱文·凱利(Kevin Kelly,1952~,人們經常親昵地稱他為 KK),談到他最近的中國行,朋友問我有什么評價要發表的嗎?我給出的回答也很雷人——讀KK,想切腹!

其實這也是很多人共同的想法,KK確實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網絡文化觀察者,甚至我覺得用先知來稱呼他更為合適。1994年他寫了本《失控》,時至今日,書中提到的許多設想都已經實現或正在實現,如物聯網、云計算等。
但是……盡管連升了天的喬布斯和活的很滋潤的互聯網巨頭們都對KK和他的《失控》還有《科技想要什么》都推崇備至,但說實話,我問過讀過這兩本書的朋友,都有類似的讀后感,盡管很有價值,但讀起來真的象在讀技術文件一樣,味如嚼蠟,收獲非常多,但讀下來感覺想切腹。

不過這種切腹感總算被終結了,最近在家里的第二書房——廁所里,花了若干個“更衣”時間來坐讀KK的新作《技術元素》,結果這一次沒有導致便秘,更沒有切腹之感,而是氣沉丹田,任督二脈全面打通。
這部新作不同于以往的關鍵就在于KK不再是正襟危坐的用在《連線》上發學術文章那樣來寫字,而是全部吸納了KK自己博客上的精華文章,既然是博客文章,當然文字長度不再是長篇大論,既然是博客文章,當然文字內容就面向普通讀者變得很平實,舉例很實在,都是我們熟悉的事情。
比如談到中國的盜版問題,KK并沒有如國內作者那樣一把鼻涕一把淚的痛訴革命家史,更沒有開口閉口象道學先生那樣狠批盜版是不義之舉,相反,KK選擇了“贊美”盜版,他用美國的歷史來作為例證,指出美國在建國100年間,其實也是一個充斥知識產權盜版的大陸,但這并不阻礙美國最終走向創新,甚至可以說盜版在某種程度上是創新國度一種必然要經歷的發展過程。對于中國創新的未來,他說了一句很中肯的話:“就像美國迅速將自己的復制文化培養成創新文化一樣,中國也會如此。中國沒有能力創造出世界級革新的觀點是錯誤的。”
這直接糾正了我自己的許多認知誤區,再反過來想想,其實國內確實已經有了這樣的萌芽,當年依靠山寨走向輝煌的許多互聯網公司,此刻盡管依然在模仿,但也開始選擇去超越,在搬來的技術上作微創新或許還是件不光彩的事,但在搬來的技術上加入了更多適合中國互聯網狀況的元素來改進之,從而實現跨越性的創新,卻也有不少成功范例,比如盛大、比如騰訊、比如百度、甚至360奇虎,其實都有這么去做……

繼續讀下去,因為不用切腹了,感覺清爽多了,或許KK這本《技術元素》算得上是科技類書籍的小清新吧,更多讀書心得,下次分享。
推薦閱讀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及互聯網的快速普及,網民人數在不斷增加,中國網購用戶及在線購物平臺也出現了大幅度的增長。這預示著,中國行業企業的競爭已從網下轉戰至網上,網絡電子商務成為真正的競爭市場,成為企業實>>>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讀KK 不用再切腹
地址:http://www.oumuer.cn/a/05/20120618/69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