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進入六月份以來,電商價格戰轟轟烈烈、持續升級。京東商城先發制人,借6月18日店慶之名,展開了號稱蔓延整個6月的“諾曼底大惠戰”。京東商城稱,6月1日-7月1日期間,全場0利潤,累計讓利達到10億元,加上5月份的5億元讓利計劃,兩個月內京東商城已經投入15億元用于促銷。
阿里巴巴自掏腰包3億元進行夏季促銷
此時的阿里巴巴集團也沒閑著,6月4日,天貓電器城宣布,追加投入1億現金直接補貼消費者。而現在,他們正在采取一種新的方法來提高在線銷售額:向他們的商戶提供補貼來幫助其降低價格。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稱:這次阿里巴巴將自掏腰包3億元人民幣,來進行一項夏季促銷活動,這項促銷活動的目標產品,包括從iPhone到電視機再到空調,通過集團旗下天貓網出售的各種商品。這個網站所運營的在線購物市場與eBay的服務類似,目前天貓網站正在為它商戶面向消費者的交易提供補貼。
這項計劃進一步擴大了阿里巴巴集團與京東商城等競爭對手之間為爭奪中國購物者而展開的“戰爭”。根據波士頓顧問集團的估測,中國的互聯物者總數已經達到了1.93億人。對于當下愈演愈烈的電商價格戰,IT領域專家王煜全認為,電商大打“價格戰”有其自身原因。
王煜全:價格戰是有一定原因的,因為其實電商把物流開店的成本省下來以后,它打得起這個價格戰,它的成本會更低一些。另一方面來講,要想把業務做大,就是靠銷售量大,返點也多,這樣就可以用低價大量來經營業務。
阿里不計成本與京東爭奪市場 電商大戰耐人尋味
一家市場研究公司的董事總經理克倫德尼說,阿里巴巴集團正在從自己口袋里拿出錢來,幫助客戶降低商品價格,從而藉此從京東商城那里搶奪用戶,這是一項非常激進的舉措。根據這項以電子消費品為重要的促銷計劃,天貓網上的商戶可以向天貓網站申請補貼來彌補打折所帶來的收入損失。此外,阿里巴巴集團還可能會直接向消費者提供退款。
吸引購物者到天貓網購物是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馬云所制定的戰略計劃中的一項關鍵內容,這項計劃旨在利用繁榮發展中的中國在線銷售來幫助集團實現更高的增長。目前,阿里巴巴集團正尋求獲得債務和股權融資,來幫助集團從雅虎那里買回自身股份。對于在領域已經做到中國老大位置上的阿里巴巴,為何如此不計成本咬住京東商城不放?IT領域專家王煜全的回應耐人尋味。
王煜全:大的電商企業尤其經營的商品不是特別的普通小品類的商品,大品類的商品肯定到最后只有一兩家能勝利,不可能容納很多家,因為相互之間的差異非常小,所以肯定是盡量在價格戰當中把另一家打垮,這樣它自己就有機會了。
馬云日前表示,今天人們認為阿里巴巴集團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是一個互聯網帝國。實際上阿里巴巴集團并非一個帝國,而是一個生態系統。
馬云認為,在中國市場上,阿里巴巴集團在電子商務領域中,所面對的競爭對手,大多數都是復制了美國的互聯網商業模式,而模仿者是永遠都不能生存下去的。對于馬云此番評說專家王煜全認為,馬云的這番話更像是抱怨,沒有道理。
王煜全:第一,它復制的是美國模式,但是這種模式在中國原來是沒有的,所以在這里還是有土壤的。第二,它如果不是自己復制活得很好,它就沒有必要怕跟人家競爭了。所以坦白說,人家雖然是復制,但是人家走的也是低價,現在也面臨低價的壓力,所以這種話聽起來更像是抱怨。
中國電商市場逐步擴大 實體零售商很受傷
根據易觀國際發布的數據顯示,第一季度天貓網在中國B2C電子商務市場上所占份額為37%,比京東商城所占17%的份額高出一倍以上。數據還顯示,蘇寧電器和亞馬遜同期在這一市場上所占份額都為2%左右。既然,馬云經營的阿里巴巴成績如此突出,他還有什么好擔心的?
王煜全:第一個,30%多的市場份額依然還是小,因為在電商領域一定要有絕對優勢才能夠在最后站穩,即使你現在暫時領先也不意味著最后能贏,這樣就造成它必須要去追求絕對的領先。第二個,它的業務模式有先天的弱點,它并不是像京東一樣自己做電商,自己供貨的,它是靠供應商去供貨,自己只是相當于開了一個集貿市場,這就造成它的利潤比較薄。這種時候,如果京東做起來很可能會動搖它的地位,所以它也是不得不防。
根據波士頓顧問集團的預測,中國的在線購物者人數多于美國市場,且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價值,可能會在2015年以前翻兩番,達到3640億美元。另一家市場研究公司RedTech則指出,由于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正在進行在線購物活動的緣故,電子商務市場銷售額在今年中國零售銷售總額中所占比例,將會達到5.3%,高于美國的4.9%。
阿里巴巴集團的成功將提高蘇寧電器和國美電器等連鎖電子消費品運營商所面臨的壓力,這些公司正在改造自身的在線業務來留住顧客。目前,電子零售商的利潤和股價正在持續上漲,而國美和蘇寧這樣的實體零售商則恰好相反。
國美電器首席財務官方巍稱,他們已經感覺到來自于傳統和在線零售商的白熱化競爭。
據雅虎在上個月提交的一份監管文件顯示,在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一個季度中,阿里巴巴集團的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7倍,至2.37億美元。文件同時顯示,阿里巴巴集團這一季度中的營收同比增長88,至10.2億美元。
RedTech分析師克倫德尼指出,阿里巴巴集團的盈利能力高于競爭對手,其原因在于集團自己并不倉儲貨品。這就意味著,阿里巴巴集團在價格戰中利潤率受挫的風險較低。
專家:“價格戰”沒有贏家 但不會傷筋動骨
人們注意到,競爭對手也對在線銷售市場進行了投資,以此作為對阿里巴巴集團的回應。京東商城和當當網正在擴展各自的在線市場部門,將其與自身主要的在線零售業務串聯在一起。京東商城還表示,京東商城網站將為消費者提供一項總額人民幣10億元的促銷計劃。
易觀國際的分析師陳守松指出,阿里巴巴集團的財務實力意味著,這家集團有能力對它各種平臺的營銷活動進行投資。他們將會采取任何必要的措施來擊退競爭對手,從而在市場上建立一種重大的領先地位。
現如今,電子商務已經成為最吸引資本眼球的市場之一。傳統電器商城、跨國超市、百貨公司紛紛擠入這場價格競賽。聲勢浩大的價格比拼令人聯想起曾經火爆一時的市場,不少網站在價格戰惡性循環后大面積關門歇業。電商與團購網站相似,同樣具有高投入、低門檻、易復制的特點,電商集體陷入價格戰怪圈,會否重蹈“千團大戰” 覆轍?
王煜全:應該不太會,因為這幾家都夠大。當初團購是因為數量太多,而且每家的實力太弱小了。京東也好,阿里也好,本身它的體量都非常大,而且這種涵蓋各種品類的電商在中國也就這兩家,不是遍地開花。另外一個,它們現在的價格戰其實是一種促銷行為,并不是普遍的長期降價,所以這種時候互相應該會受到很多利益損失,但并不傷筋動骨。
那么,在此次眾多電商挑起的價格戰里,誰會是最后的贏家?
王煜全:血拼坦白講都沒贏家,第一個會擾亂市場,要真正的好好做業務,而不是一次性的拿錢補貼,應該想辦法降低成本,讓價格永遠的降下去。第二個會給消費者帶來很大的錯覺,大家都等著什么時候降價了再買,這樣會造成消費者的不理性預期。第三這個產業就亂了,商家什么時候能得到的補貼,什么時候得不到,它們也不知道,這對商家來說它也沒法合理調控成本和收入利潤,沒法合理套配自己的產物生產。所以我認為臨時性靠補貼來打價格戰的行為是比較惡劣的,一般這種行為在國外是會受到反壟斷制裁的,是會被法律禁止的。
.
推薦閱讀
第十屆大連軟交會主會場>>>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05/20120616/68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