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網專欄 作者:虛子雨)很奇怪,互聯網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罵。很多人“罵人”是有癮的,而很多人看別人“罵人”和“對罵”也是有癮的,哪天不出現點罵人的事件,這天似乎就白過了,于是“罵”似乎成為了一種大家習以為常,甚至以之為樂的一種交流方式,甚至有些人還把罵人當做了一種營銷方式,因為罵人也能罵出名。

名氣是罵出來的
有的人選擇寫博客,靠一篇文章,甚至可能是多篇文章來罵;有的人選擇在微博上面通過一條不超過140字的簡短微博來罵;當然,罵人絕不是爆粗口的罵,那是最粗鄙的,互聯網上很多人罵人都是非常有藝術的,要么含沙射影,要么反諷卻又讓你抓不住痛腳,最高明的罵要屬于“罵”的你熱血沸騰的那種,因為他罵到你心里面去了。而靠“罵”出名的多半有下面的三個特點:
1、文筆犀利,觀點獨到
每一個罵人成名者,多半是寫文的高手,不一定是辭藻的華麗,而是觀點的犀利和思維的深度,是對現實現象的種種解剖,例如韓寒,韓寒的影響力大家公認,雖然還是有很多人不喜歡韓寒,也有人罵韓寒,但是不得不說其文章中對于一些社會現象的反諷,值得大家深思。
2、似乎都有個牛叉的性格
“罵‘中的高手,似乎都有牛叉的性格,韓寒就不說了,另外一個是方舟子(知名而且可惡的“打假斗士”),他瘋狂的執著,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死纏爛打就是他的性格。相信現在不知道方舟子的互聯網人很少了。
3、或多或少有一定的關注度
一個普通人罵人,最多一條街上的路人知道,至于多少人關注那就不清楚了,如果一個小有名氣的人罵人,那么被罵的,起哄的人肯定不少,這就是罵的先決條件。所以最近各大平臺出手機,先是以罵戰開始,周鴻祎罵小米,網易罵小米,挑別人毛病,貶低別人,抬高自己,這都是罵的常用伎倆。
罵,的確可以成為一個營銷手段,但是罵也要有藝術,不要進行過度的人身攻擊,否則就是潑婦罵街,上不得臺面。
推薦閱讀
由于認為對方侵犯了自己的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美國微軟公司將姚明出資并代言、目前國內最大的生產汽車導航儀的北京合眾思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告上法庭,索賠367萬余元。目前市一中院已受理此案。 微軟稱,WindowsCE軟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網絡名氣是罵出來的
地址:http://www.oumuer.cn/a/05/20120615/68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