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密特預言破滅 iOS依然占上風(騰訊科技配圖)
以下為這篇文章全文:
谷歌施密特的預言
在蘋果今日于美國舊金山召開的年度全球開發者開會(Worl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簡稱WWDC)上,該公司將會熱情接待和培訓為其iPhone和iPad(以及Mac電腦)開發應用程序的開發者。而在谷歌將于6月27日舉行的I/O大會上,該公司也準備為Android應用程序開發者做同樣的事情。于是,很多人好奇地問:在Android手機銷量已超過iPhone的情況下,為什么開發者仍然傾向于優先為蘋果iOS開發應用程序呢?
這一點是人們始料未及的。早在去年12月7日的LeWeb大會上,谷歌執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在談到谷歌Android移動操作系統的成功時神采飛揚地說,“Android現在已領先于iOS。”他還說,這種領先優勢充分表現在手機銷量、軟件質量、價格和Android設備制造商數量等方面。
他甚至還作出了一些自己的預測。“最終,應用程序開發者將會受到手機銷量的驅動,而谷歌采取的開發態度已大大提高了Android手機的銷量。”他說,“在全球范圍內,有很多手機制造商正在賣力地推銷Android手機。因此,無論你是否喜歡冰淇淋三明治(Android 4.0,發布于去年10月),你都會為這個平臺開發應用,也許還會優先這樣做。”
當時,有一位Android用戶在會上指出,令他感到失望的是,iOS版應用程序總是先于Android應用程序進入市場。施密特回應稱,這可能是因為谷歌才推出新版Android的緣故。“我預計,在未來六個月內,你將會看到相反的情形。”這就是說某些產品的Android應用程序將會搶在iOS應用程序之前被編寫出來。
蘋果能為開發者創造最大的營收
六個月后的今天,幾乎沒有跡象表明施密特的預言成真了。相反,雖然已激活的Android手機數量已持續穩定地增長到了3億多臺,而且在全球每個季度1.5億臺的智能手機銷量中,Android手機占據了超過50%的份額,但是,開發者仍然會優先為蘋果iOS開發應用。
這是為什么呢?現在已有大量的應用程序運行于Android上。據跟蹤各個應用商店的分析公司Distimo估計,在2012年的前四個月中,谷歌應用商店Google Play新增了10萬多款應用程序,而蘋果應用商店App Store僅新增了6.3萬款。同期,Windows Phone應用商店Marketplace和黑莓應用商店各新增3.5萬和2.2萬款應用程序。
但是,當我們考察應用程序開發背后的資金運作情況時,我們就會發現另一番景象。對于主流開發者來說,資金因素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為編寫一款新應用程序動輒就會花費數千美元。在2012年4月初,分析公司Distimo和CCS Insight推出了它們的App Vu Global服務,用于跟蹤各個應用商店的下載量和營收。起初,它發現,在蘋果App Store中,前200款iPhone和iPad應用程序每日的營收達到了540萬美元;在谷歌Google Play中,前200款應用程序每日的營收僅為67.9萬美元,約為蘋果營收的12%左右。
在6月7日,移動應用程序跟蹤服務公司Flurry指出,“平均而言,在開發者開發的10款應用程序中,就有大約7款是針對iOS的。”雖然蘋果iOS每個季度新增的應用程序數量翻了一番,從2011年第一季度的9000多款增加到了2012年第二季度的1.8萬多款,但是蘋果三七開的分成比例仍然保持不變。
部分原因在于iPhone用戶已明確表示愿意付費購買應用程序,而Android用戶則未能明確這樣表示。在2012年1月,蘋果聲稱,從2008年App Store開張以來,該公司已向開發者支付了總共40億美元報酬,其中有超過7億美元是在2011年第四季度支付的。谷歌并沒有給出可以匹敵的統計數字。倒是市場研究公司Asymco的分析師霍拉斯-德迪歐(Horace Dediu)給出了一個估計數字,他估計谷歌在2011年的全部應用程序營收約為3億美元,這意味著開發者能夠從中分得2.1億美元。
在2012年3月,Flurry公司聲稱,假設每個平臺的用戶數量一樣多,一個開發者能從iTunes應用商店中分到1美元的提成,從Google Play中僅能夠得到0.23美元的提成。這是開發者不會優先為Android開發應用程序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這也就是經濟學家所謂的“機會成本”。
蘋果支付方式更簡便
戴維-阿迪(Dave Addey)是英國軟件開發公司Agant的常務董事,他已與其他人一起編寫了一款Train Times(列車時刻)應用程序。該應用程序在iPhone上售價為4.99美元,可利用英國國家鐵路網的數據提供實時數據更新、計劃旅行路線以及顯示列車時刻表。“我們仍然會優先選擇iOS。”他說,“因為這是人們付費購買應用程序的主要平臺。出于商業方面的考慮,我們還沒有開發出Android應用程序。我們認為,相對而言,iOS這個平臺更好一些。因為蘋果已通過各種方法讓用戶付費購買應用程序的過程變得極其簡單。如果你擁有iTunes賬戶,你只需要輸入密碼就可以支付。”谷歌也在極力效仿,鼓勵人們在首次設置手機時輸入信用卡信息。但是相對于蘋果,谷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蘋果早在2003年就創建了iTunes音樂商店,在網上銷售音樂。它現在已與、和PayPal等成為了五家最大的信用卡信息持有公司。
阿迪還指出了熱門游戲《神廟逃亡》(Temple Run)的開發者Imangi Studios面臨的問題。這款應用程序接入到了Android中,于3月底推出。就下載量而言,它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僅推出10天就達到了500萬次下載量。但是,Imangi Studios公司很快發現,用戶發送的99%的請求支持的電子郵件抱怨稱,這款游戲無法運行在用戶的某種型號的Android手機或某個版本的Android上。盡管這款游戲獲得了成功,但是卻在上遭到了眾人嘲笑。
蘋果新款iOS普及速度更快
設備之間的這些細微差別在業內被稱為“碎片化”。雖然蘋果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碎片化——它有7款iPhone、3款iPad和4款iPod Touch,但是相對于Android的碎片化程度而言,這只能說是小巫見大巫。最新數據表明,目前搭載Android操作系統的設備共有1363種,分別來自于599個不同的品牌商,其中三星占據有40%的份額。
“碎片化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尤其是對于應用程序測試來說是如此。”Agant公司的阿迪說,“你需要找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Android手機,這樣你才能測試應用程序。但是,由于碎片化嚴重,也由于人們不大可能獲得最新版的Android軟件,開發者難以開發出一款適合大多數手機的應用程序。”谷歌在6月初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僅有7.1%的使用Google Play的手機運行的是最新版Android 4.0,即“冰淇淋三明治”。使用范圍最廣的版本是Android 2.3,即“姜餅”,發布于2010年12月,運行在65%的Android手機上。總體而言,84.1%的運行有Google Play的手機搭載的是Android 2.3或2.2版(發布于2010年6月)。
比較而言,盡管蘋果最老的手機iPhone 3GS發布于2009年6月,還在Android 2.2之前,但是它能夠運行最新版的iOS。因此,應用程序開發者能夠針對iPhone的特點開發應用程序,并且相信大多數用戶將能夠運行它們。
而且,iPhone用戶還能夠升級。阿迪還指出,英國Train Times應用程序可出現在每一款iPhone和iPod Touch中。最新版iOS操作系統,即iOS 5發布于2011年10月。阿迪發現,在iOS 5推出后,使用上個版本iOS 4的手機比例急劇下降,而使用iOS 5的手機比例開始飆升。
現在,從iOS 5發布以來不到九個月,86.2%的運行有Train Times應用程序的手機搭載的均是iOS 5,12%的是iOS 4,僅有1.7%的是iOS 3(發布于2009年)。其他開發者認為iOS 5手機的比例約為75%,雖然較上述數字少些,但仍然很驚人。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Android 4.0的使用比例僅為7.1%。從中很容易看出為什么我們會優先為iOS開發應用程序。”阿迪說,“蘋果不斷地推動其用戶和開發者運行最新的iOS操作系統。”他聲稱,Agant公司傾向于開發較大的應用程序,“因為我們知道我們能夠支持蘋果最新的功能。”該公司的最新產品是iPad版《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2)應用程序。
對于“基礎”軟件的任何修改必須進行測試,并得到手機運營商的同意。蘋果和Android手機制造商均是如此。Android和iOS的每個主要版本均會經歷這個過程。但是,為了讓用戶和開發者高興,蘋果仍然會積極地推出升級程序, 而無線運營商和Android手機制造商就沒有這么積極了。碎片化和機會成本打消了他們的念頭,他們現在可能只希望鼓勵人們收購新手機,而不是用已有的手機運行更新的軟件。
蘋果主導兒童應用程序市場
然而,籠統地說開發者到底支持哪個平臺是無法說清楚的。對于某些快速發展的應用程序門類,尤其是免費社交移動游戲,許多公司會在iSO和Android上同時發布自己的新游戲,甚或率先在Android上發布。Glu Mobile、TinyCo、Storm8以及TeamLava等公司,盡管他們開發的某些iSO游戲曾榮登蘋果最暢銷應用程序榜單,但是他們也經常出現在在Android上。其他一些公司也會采取Android優先的戰略。
最近,日本的社交游戲出版商DeNA宣布,自從2011年選擇Android作為全球推廣其Mobage(夢寶谷)社區的平臺以來,該公司僅在2012年第一季度就達到了5.29億美元營收。他們最近推出了Android版的《巴哈姆特之怒》(Rage of Bahamut),但是尚未在iSO上推出。
在5月份,美國出版商Pocket Gems專門為Android推出了一款名叫飛龍公園(Tap Dragon Park)的游戲。其他一些美國工作室,例如Bionic Panda,則專注于Android游戲而不是iSO游戲。
而且,某些類型的應用程序只能在Android上運行,而無法在iSO上運行。英國創業公司SwiftKey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推出的自然語言鍵盤應用程序SwiftKey X在谷歌應用商店中的付費下載量已創下了數百萬次的記錄。它可以替代Android設備上的默認鍵盤——蘋果不允許這款應用程序在iSO上運行。
“早期的Android用戶社區都是非常懂技術的,并且非常熱衷于宣揚他們的新發現。” SwifeKey的首席技術執行官本-梅德洛克(Ben Medlock)說,“我們是Android上能夠盈利的少數幾個付費應用程序之一。”
其他類型的應用程序仍然由iSO主導——例如,圖書應用程序和兒童應用程序。最近,瑞典開發商Toca Boca在iSO上的兒童應用程序下載量已突破了2千萬次大關。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伯恩-杰弗里(Bjorn Jeffery)列舉了奇跡為止回避Android的種種原因。
“它是一個高度碎片化的生態系統,而且其應用程序前期銷售的商業模式仍然存在問題。”他說。他指出了應當如何分配資源的問題。“這對于每一個開發商來說,答案不盡相同。但是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并不認為‘Android優先’會成為兒童應用程序社區中的一種流行趨勢。”
施密特希望更多的公司能夠將Android放在首位,但是他注定會失望,因為很多公司面臨著有限資源如何分配的問題。Toca Boca、Instagram、Temple Run等等,這些公司非常清楚Android對于他們的應用程序的強大需求,并且他們也都知道自己很可能會在這個平臺上賺到錢。但是,在面對是加倍投入iSO還是將已經緊缺的資源轉入到Android這個二難選擇時,他們優先考慮了蘋果的平臺。
銷量、規模或營收?
施密特的大膽預言“應用程序開發者將會受到手機銷量的驅動”實際上被證明并不準確。誠然,某些類別的應用程序,尤其是免費和社交類的應用程序,確實存在著規模經濟的現象。但是,大多數應用程序開發者受到兩個因素的驅動:營收的最大化以及資源和團隊規模的限制。就這兩者而言,蘋果明顯占據著上風。
<推薦閱讀
彩云瀏覽器稱已獲A輪融資 頁游領域用戶500萬>>>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05/20120612/66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