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來以穩健著稱的騰訊,選擇在此時“變陣”,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個時機選擇的恰當。這次重組將給騰訊帶來長期積極意義。有專家指出:“目前騰訊的體量已經足夠大,業務布局也比較完整了。接下來它要做的,是完成從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向真正世界級公司邁進的‘質變’。”
事實上,騰訊已經為向世界級公司邁進打好了國際化基礎。在2005年騰訊就成立了國際業務部,目前在東南亞、北美、歐洲等地均有業務運營,并且還戰略投資了多家美國、韓國、歐洲和東南亞的優秀互聯網公司。正如分析人士指出的,中國一定會出現全球性的大型互聯網公司,此次的架構調整后,騰訊的業務布局更趨合理,也將成為最有希望第一個實現這個理想的公司。
號召員工發揚“小公司精神”
此次調整,一個更引人關注的話題是,騰訊將原來的業務系統制升級成了事業群制。據悉,調整后,騰訊各事業群將擁有更清晰明確的方向和分工,更閉環高效的決策機制,以發揮互聯網“聚焦、快速、靈活”的優勢,在事業群內充分發揮靈活、敏銳、創新的“小公司”精神。同時,各事業群之間服務核心用戶以及共享基礎服務平臺,力求充分利用“大公司”的資源平臺整合優勢。
“當團隊規模變大后,很容易會滋生出一些大企業毛病。到底我們如何能夠克服大企業病,打造一個世界級的互聯網企業?”馬化騰在內部郵件中透露了對組織管理的思考。在他看來,當公司擴張到一定程度時,就需要從“大”變“小”,重塑小公司的創業特質,激發激情、快速響應,引領技術和體驗的創新,打造讓用戶驚喜的精品。騰訊此舉,無疑是要在公司發展到2萬人規模的時候重拾小公司“小、快、靈”的特色,重新喚起組織活力和創業激情。
有外界猜測,重拾“小公司精神”是否意味著裁員?據騰訊方面可靠消息透露,此次調整是業務和組織架構的進一步優化,不涉及任何裁員。一個可以參照的數據是,2005年騰訊的組織調整,讓該公司的架構更有可擴性,讓其人員規模在7年間從兩三千人擴張到超過兩萬人。而馬化騰也在信中寫道,“七年來經過快速的發展,人員規模已經是當年的7倍,很多BU的規模都大于2005年整個公司的規模,并且可預期還有更多的同事會加入。”
深入推行開放戰略
除了關注架構調整給內部帶來的影響,騰訊此次還明確要求各個事業群藉此進一步打造開放平臺,實現產業共贏。
馬化騰在致員工的信中明確指出:“我們的幾大BG平臺必須進一步擴大開放范圍,提升開放能力。當我們有明確的方向、并且不斷強化開放的能力,打造開放平臺,我們才能真正做到開放協同、產業共贏。”
從架構調整可以看出,騰訊對向開放戰略轉型堅定不移。在2011年6月的合作伙伴大會上,馬化騰發表了“關于開放的8個選擇”,并宣布騰訊第一階段目標是打造規模最大、最成功的開放平臺,扶持所有合作伙伴“再造一個騰訊”�,F在看來,這一承諾正在逐步實現:截至目前,騰訊開放平臺上的注冊開發者超過30萬,超過4.5萬款應用上線申請,總安裝次數接近40億,第三方月活躍賬戶數突破2億,分成總收入突破6億元,更有多家第三方開放商月收入超過1000萬元。騰訊表示,2012年開放平臺為合作伙伴提供的收入將超過10億元。
“面向未來,我們必須要向互聯網更高的境界邁進,”在馬化騰發給全員的內部郵件中,他再次強調,騰訊需要去構建一個生態系統,與合作伙伴一起培育一片森林,“以前,我們主要是在公司層面思考,將來要多從產業層面思考。”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騰訊開放力度的加大,將對互聯網行業產生更深遠的影響,比如極大降低創業門檻、推動互聯網行業有機生態的建立等。馬化騰一再強調“有所為有所不為”,可以預期,騰訊各事業群將形成“強化核心平臺+聚焦關鍵業務+扶持產業鏈合作伙伴”的有機格局,進一步推動行業生態系統實現開放共贏。
推薦閱讀
5月18日消息,騰訊重組一錘定音:今日騰訊公司內部郵件顯示,將組建六大事業群,并號召員工在事業群內發揚靈活、敏銳和創新低額“小公司精神”,并深入推進開放戰略。 據了解,本次調整后,騰訊將把原有的業務系統制>>>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05/20120518/61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