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大摩女舌戰當當網李國慶后,投資人與創業者之間風云再起。5月底,雷士照明對外宣布,創始人吳長江辭任董事長等職務,非執行董事、賽富亞洲基金創始合伙人閻焱接任。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市場嘩然,創始人退出、投資人上位,這樣的事件在資本市場上并不多見。
接下來的事情讓人更加驚詫:傳聞稱吳長江辭職是因遭到投資人逼宮,進而引發了閻焱與吳長江之間的唇槍舌劍——互相揭短與各自抱怨,一場資本與實業之間孰對孰錯的爭議被激發,而隨著京東商城創始人劉強東與凡客誠品創始人陳年的加入,口舌之爭漸進白熱化。
一個是照明行業赫赫有名的江湖大佬,一個是創投市場擲地有聲的資本大鱷,緣何在看似統一的利益訴求下上演一場互挖墻腳的言語戰爭?這背后,是創業者與投資人之間利弊權衡的較量。
隨著創投行業在國內市場風生水起,資本與實業的碰撞也一再上演。普通意義上,創業者與投資人一旦實現資本綁定,就成為同一根繩上的螞蚱,前者所追求的企業發展也正是后者所追求的利益最大化,兩者的訴求在某種程度上保持高度一致,所作所為亦不約而同為同一目標,這即是所謂契約精神。
但從“吳閻之爭”的各執一詞上來看,契約精神似乎被擱置一邊。雖然雙方都是以做大企業、博取更多利潤為終極目標,但作為投資者的閻焱顯然更多關注的是退出和回報,投資的安全性是第一要素。吳長江的“冒進”危及了閻焱苦心守候的安全感,而閻焱反向的自衛卻又傷害了一個創業者篤定的自信心。如此的背離,一場各自為營的權利捍衛戰不可避免。
在這場要么雙贏要么雙輸的博弈中,很難說到底是出局的吳長江輸了,還是上位的閻焱贏了。
前期,資本市場過多的關注點都落在了國內資本退出渠道的單一性上,但較少有人關注資本入駐之后究竟會在多大意義上影響一個企業的發展,投資者又該如何幫助創業者豐滿羽翼。相反,對于只愛摘果子、卻不愿意種樹的投資人而言,與創業者之間任何一點的戰略分歧都或將引致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當下,戰爭仍在繼續,雷士的未來到底會向著什么方向發展仍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吳閻之爭”若想以完美收局,首先應該解決的不是誰來統治這個照明帝國,而是誰能讓帝國的發展重回光明之路,唯有如此,才能實現投資人與創業者之間真正的共贏。
推薦閱讀
數據來源清科數據庫 近日,針對正式啟動的中小企業私募債券(下稱“私募債”)試點工作,清科集團面向數百家活躍于中國大陸的VC/PE投資機構做了“中小企業私募債調研”,結果顯示,過半VC/PE持謹慎觀望態度。 據清科數>>>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記者觀察:投資人不應成為創業者的敵人
地址:http://www.oumuer.cn/a/04/20120719/77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