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赴美上市公司來說,2011年看起來流年不利。據統計,不包括被摘牌企業,去年以來,在美已經或正在通過私有化退市的中國企業股本總額就達78億美元。而去年以來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IPO)金額總計才22億美元。
如今,赴美上市對于中國企業而言吸引力在下降。這其中有幾個主要原因。
其一,已上市公司股價估值過低。股價過低意味著這些企業在美國市場通過增發或股權質押等手段再融資的難度加大,也對企業信譽產生不利影響。
其二,合規成本太高。美國市場門檻低但監管嚴,上市公司每年需支付的律師、會計師等費用往往達百萬美元。在成本高收益低的情況下,選擇退市成為自然選擇。
其三,去年爆發的中概股丑聞等事件使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整體環境變差。且美國機構研究覆蓋率較低,企業和美國投資人溝通不順暢。
不過,如果企業可以從挫折中汲取有益教訓,則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熱潮消退未必是壞事。
首先,中國企業應了解不同資本市場特點,根據自身特點選擇適宜上市地點。比如美國市場更青睞TMT類(科技、媒體、通信)企業。而對于那些不易被國外投資者理解的中國企業,硬要在美國上市會面臨更高風險。
其次,企業應算清“上市”成本賬,比如在中國香港雖然上市流程較美國復雜,但上市后的合規運營成本較低,因此去年不少企業放棄美國轉戰香港。
當然,美國資本市場仍有其特殊優勢:效率高、資金多。這里依然可以成為優質明星中國企業的上市目的地。此外,像美國納斯達克市場對上市企業沒有盈利要求,上市流程也更快捷,這是許多其他資本市場難以具備的優勢。
總之,對中國企業來說,在汲取教訓、冷靜頭腦、調整策略之后,海外上市之路或許會更加順利。 (據新華社電)
推薦閱讀
百視通成功借殼上市>>>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企在美股退市超過上市的啟示
地址:http://www.oumuer.cn/a/04/20120107/23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