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初召開新聞發布后,一直憋著起訴三聯集團的上市公司小股東們在經過4個多月的籌備后,現今終于展開主動性攻勢。據了解,如同上市公司,小股東們的起訴方向也是請求法院停止三聯集團使用三聯商標、字號與上市公司進行同業競爭。
“小股東的材料已經陸續郵寄過來了 訴狀和證據都準備得差不多了。我們本周會向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請立案。”負責此案的小股東代理人,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張玉成律師于近日告訴中關村在線。
上市公司力挺
“在搜集此次立案的證據過程中,上市公司給予了我們最大的支持。”張玉成坦言,作為主要證據的三聯集團重組鄭百文(上市公司的前身)期間所簽訂的說明與承諾,商標許可使用合同,以及其他協議基本上是由上市公司提供的。
據了解,在相關證據中最為重要的是在2001年,三聯集團曾承諾,鄭百文在家電零售領域可無償使用注冊號為“779479”的“三聯”商標,并承諾不再以任何直接或間接形式在家電零售領域使用或許可他人使用“三聯”商標。
但在今年5月份,三聯集團違背上述重組承諾,在西門店附近,開設以“三聯家電”為名的品牌發展加盟店,導致市場上出現兩個“三聯家電”的混亂局面。
另在9月初,在三聯集團青島召開了加盟商峰會上,又傳出“在現有三聯家電100家連鎖店的基礎上,將通過區域復制的模式,再發展連鎖店100家,全面覆蓋山東的縣、市甚至鄉鎮。”的消息。
“在商標歸屬權還未有定論的前提下,三聯集團怎么做,上市公司都沒有辦法。”上市公司董秘沈睿在談到此事時顯得非常無奈。
而一旦“三聯”商標被三聯集團轉移到三聯家電名下,也就意味著三聯集團與上市公司就品牌使用的一切協議將成為一張廢紙,不再具有約束力。
上市公司的小股東們卻不能看著勢態這樣發展下去,張玉成透露,小股東們在9月底就已經成功征集到上市公司股權總額1.5%比例的授權(據新《公司法》規定,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以及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權益的,股份有限公司連續180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而目前材料及證據等已集齊,本周將向山東高院立案。
小股東認為,按照商標許可合同,上市公司具有商標永久使用權,三聯集團無權享有商標的轉讓、授讓權,如果要授讓的話,上市公司也是唯一合法的受益人。以此為基礎,對三聯集團以“三聯家電”的旗號直接與上市公司的三聯品牌連鎖店同業競爭,小股東們同樣提出訴訟。
不排除“鑒于條款”
9月22日,上市公司以商標權歸屬問題與三聯集團對付公堂,但原、被雙方在2001年簽訂的《商標許可使用合同》開篇的“鑒于條款”成為雙方在法庭上最大的爭議,當庭并沒有得出結論。
據悉,“鑒于”內容為:1、許可人是“三聯”服務商標的商標權人;2、許可人是被許可人的第一大股東,積極支持被許可人的發展,并列明了許可范圍,包括企業名稱、商號、以特許連鎖的形式許可他人等。同時規定,三聯集團不再以直營、特許或其他任何方式從事家電零售業務;不再以直接或間接形式許可他人使用“三聯”商標。
三聯集團認為,“鑒于”部分是這一合同的前提條件,目前三聯集團已經不是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一切相關合同自動失效。事實上,目前上市公司繼續使用“三聯”服務商標已屬侵權。
對此張玉成表示,這個問題,小股東們也想到了。不排除三聯集團繼續使出這一招。“但我認為,三聯集團這種作法根本就是胡攪蠻纏。”
他進一步解釋,鑒于條款如何認定,以及商標許可使用合同,是不是因為鑒于條款而生效而履行而終止,要看合同的具體條款以及當時簽訂合同的背景來綜合考量。
在《商標許可合同》中沒有任何條款約定“許可人是被許可人的第一大股東”作為涉案商標許可合同生效的附條件。所謂的“條件”,不是將來發生的事實,而是涉案商標許可合同簽訂前已經發生的、確定的事實。
在張玉成看來,三聯集團于2002年6月25日就已經是鄭百文的第一大股東了,所以,不構成合同法意義上的“條件”,更沒有任何事實能夠推斷出,“許可人不再是被許可人的第一大股東”是商標許可合同自動終止或單方面解除的附條件。
沈睿也曾表示:“‘鑒于’條款只是作為重組背景描述,并不具備約束力,‘三聯’商標為三聯集團許可上市公司永久無償使用且獨占使用。”
推薦閱讀
聯交所資料顯示,摩根士丹利于上周四(10月29日),增持國美電器(00493)1041萬股股份,每股作價2.251元,涉資約2343萬元。大摩持有國美權益,增至6.02%。 國美今日股價造好,一度升逾3%,高見2.4元。最新報2.38元,升>>>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ST三聯:本周再立案不排除“鑒于條款”
地址:http://www.oumuer.cn/a/04/20111229/131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