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傳媒板塊仍風光的背景下,鳳凰傳媒的高發行價并未嚇退機構,網下配售獲得機構熱捧。振興文化傳媒行業的政策無疑為鳳凰傳媒的IPO保駕護航,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機構對于文化傳媒板塊的看法卻存在分歧。
基金認購踴躍
雖然市盈率高達63倍,但參與鳳凰傳媒網下配售的機構相當踴躍。
鳳凰傳媒披露的公告顯示,78家詢價對象管理的174家配售對象參與了詢價,最終入圍參與配售的有110家。記者統計發現,參與配售的對象中一半是公募基金產品(不含社保和專戶),共計獲配11471萬股,占網下發行量的50%。
工銀基金、中銀基金、建信基金、招商基金等銀行系基金對其頗為熱捧,均組團大筆申購。此前對文化傳媒股頗為熱衷的景順長城基金也出動旗下4只基金積極參與認購。不過總體而言前十大基金公司申購量均不高。
對于國內出版傳媒業最大的一次IPO,有參與認購鳳凰傳媒的基金經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主要是看好在產業政策支持背景下,無論是公司未來發展還是市場認可度都可能有不錯的表現,“有政策扶持的相關產業一直是我們下半年來研究的重點。”
但也有基金公司研究員認為,鳳凰傳媒的成長性逐年下滑,實體書城等業務模式前景也不明朗:“有點貴了。”
對文化股態度冷熱不均
振興文化傳媒行業的政策無疑為鳳凰傳媒的IPO保駕護航,而機構此前對文化傳媒行業新股的態度卻冷熱不均。
光線傳媒上市后即受到機構接連大筆吸籌。上市僅兩個月,基金持股量就占到流通股的30%,景順長城系4只基金集體駐入。另一只創業板個股佳創視訊也同樣如此,9月16日上市后便有機構持續買入,到九月末時,基金持倉已經達到其流通股20%。而近期借殼上市的粵傳媒、浙報傳媒等出版傳媒業公司在二級市場都獲得追捧。
不過,另一些文化傳媒次新股,如方直科技、上海鋼聯等,基金參與熱情卻并不高。在10月來這一波文化傳媒板塊的大漲行情中,機構似乎更多以逢高減持為主。
從基金三季報情況看,雖然基金整體對文化傳媒板塊配置仍屬于基金配置中“非主流”的部分,比例并沒有顯著變化,不過,也有個別基金先知先覺,在三季度進行布局。
不過,目前看多文化行業的基金公司明顯增多。近期,博時基金、大成基金、國泰基金、海富通基金均表示未來將關注文化板塊投資機會。
推薦閱讀
摩根士丹利維持阿里巴巴持股觀望評級>>>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04/20111125/16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