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美國sfgate網站11月11日發表評論文章,表示美國議員正提出議案,希望減輕公司上市和籌資的難度。但文章認為,公司透明度對投資者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公司在籌資時就需承擔起披露財務數據、增加透明度的責任。
以下為文章概要:
美國sfgate網站11月11日報道,近年來LinkedIn、Groupon和Demand Media在上市前都曾經表示已經盈利,但是當這些公司為了上市而被迫發布經審計的財務報告時,人們才發現原來盈利只是一種幻影。
目前一些議員正在努力推動相關議案獲得通過,希望能夠減輕公司融資的難度,使這些公司不用公布全面而透明的財務數據。這種議案有些令人費解,值得嚴格的視。美國現有法案規定當公司股東達到一定數量時,該公司就必須定期公布財務數據。而美國兩位參議員在本周提出一項議案,希望提高這一股東數水平,從原來的500位股東提高到2000位股東。
當公司股東數接近500時,這些公司通常都會面臨上市壓力,因為法律規定的財務數據披露要求幾乎等同于上市公司面臨的披露要求。觀察人士指出,如果該議案獲得通過,那么Facebook等公司面臨的上市壓力就會減輕,從而進一步為私人交易市場提供機會。
此外,本周美國眾議院也通過了一項議案,允許小企業進行密集型籌資。這意味著初創企業可以向一群小投資者籌資,而不再只依賴富裕的投資者。由此,個人投資者可以向初創企業投資1萬美元,或是將自己年收入的10%投資于這家公司。只要公司每年籌集的資金不到100萬美元,這些公司就可以不用披露任何財務數據。
而與此同時,私募基金和投資銀行業正推動法案作出更大的調整。上個月一個名為IPO任務小組的團體就向政府機構遞交了動議。他們在動議中抱怨近年來IPO數量不斷減少,建議放寬對年收入低于10億美元的新興成長型公司的系列要求。他們希望這些公司能夠擁有5年的緩沖期,放寬對這些公司的財務數據披露要求。他們還要求放寬對高管薪酬股東投票權的監管,放松有關分析師利益沖突的規定。
支持這些建議的人士認為,放寬這些監管規定將可以減輕成長型公司的籌資難度,幫助促進創新和創造就業。從這些規定開始實施起,行業人士就抱怨這些規定帶來繁瑣的要求和額外的成本,挫傷了企業并影響了IPO市場。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種繁瑣和成本是理所當然的。當企業向大學基金、退休基金和股票投資者籌集巨額資金時,他們就需要負起巨大的責任。
而IPO市場的下滑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與互聯網泡沫、次貸危機和衍生品危機造成的市場暴跌有關。換句話說,私募基金和投資銀行并不能有效證明監管政策必須放松的觀點。相反的是,他們一再證明的是希望能夠以最大利潤退出投資,哪怕對經濟造成傷害也全然不顧。
雖然少數例子并不能代表所有初創企業、風險投資人士或投資銀行,但能讓我們放心投資企業的途徑還是增加企業透明度。
推薦閱讀
韓國投行Mirae下調人人評級至減持>>>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04/20111111/14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