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網11月4日消息 11月4日,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張朝陽在傳媒大學對話YouTube創始人陳士駿,二人的碰撞展示了中美互聯網環境和創業者的不同。
張朝陽對話YouTube創始人陳士駿
中國創業者不喜歡賣掉公司
陳士駿2005年在硅谷創辦視頻分享網站YouTube,一年后被谷歌以16億美元收購。在談及當年的賣給Google的決定時,陳士駿坦言是正確的。而張朝陽則以搜狐為例稱,中國互聯創業者不愿意將公司賣掉。
陳士駿稱,當初之所以要賣掉YouTube是因為公司漲得太快了,太快的成功而不賣掉公司就會爆炸。
“YouTube是2005年1月份成立到2006年底賣掉,其中的每一個星期,每一個人都工作120個小時以上,沒有一天的休息,公司當時賣掉的時候居然賣了16億美金,而我們只有75個人,所以你可以想到,每個人要干多少事情。很多成功的公司,像Facebook這樣的公司,他們的成功都有一個消化的過程,這樣可以跑得比較遠一點,而YouTube當時真的是成長太快,必須需要更大的母體去消化它。”陳士駿表示。
而在陳士駿看來,賣掉YouTube是一個正確的決定,而且賣掉之后Google對團隊非常好,非常有誠意,每天的午飯都是從Google的總部用車子運到YouTube的。
但張朝陽則認為,盡管搜狐曾經面臨過賣掉的機會但并沒有出售,一方面是商業決定,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有使命感。
張朝陽表示,搜狐當年之所以不賣掉一方面是因為他認為,搜狐的價值完全沒有爆發出來,相信做下去的話以后會發展更大,而有收購意向的公司不像美國資本那樣雄厚。在中國非充分競爭的市場經濟中,如果出售給跨國公司的話則有可能把公司毀掉,因為跨國公司往往把收購的公司當做分部,商業價值實現不了,最后員工團隊分崩離析。
另外,他也認為,中國的早期互聯網創業者具有使命感,這也促使他不想出售公司。張朝陽稱:“早期互聯網創業者好像都有一種使命感,覺得中國互聯網是從我們這批人開始的,中國互聯網對中國不只是商業的影響,而是在推動整個社會前進,這是一個事業,這是一種使命。我們開啟了以后就不想放棄這件事情,直到干到退休。”
美國關注娛樂明星中國關注創業成功者
中美文化的差異在互聯網方面也在體現。在美國,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他的私生活不太會受媒體的關注,但在中國,創業成功的私生活往往更受關注。
張朝陽表示,美國都關注明星,特別是好萊塢明星,而中國則對創業者和企業界的人關注很大。
“美國在所有領域幾乎都是充分競爭的國家。競爭和私營經濟是通向高尚道德的唯一通道。因為好萊塢競爭非常激烈,所以美國人的明星是既有名也有錢,很多美國富人都是明星,明星就是富人,因此美國對明星關注度是很大的。中國的明星還是有點偽明星,因為他們比較窮。但是在中國,互聯網界的競爭是特別激烈的,所以中國互聯網就變得非常好看,不僅好看,還有很多的故事。”張朝陽稱。
在張朝陽看來,中國互聯網是少有的幾個示范行業,是一個完全化市場競爭的行業,比較有趣,又有錢,而且中國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致富發展是中國人心頭主要的話題,所以這也在各個方面導致中國對互聯網創業者關注特別大。
陳士駿坦言,他也感受到了這種差異:“我在美國不太會被人認出來,而我來了沒幾天,就天天被人認出來。我覺得中國這樣的文化比較好,可以鼓勵更多的人去做企業家。而在美國,每個小孩子都想成為一個籃球明星,或者一個歌手,長遠而言對美國的經濟發展是不太有利的。”
中國不接受輟學生
在美國文化中,輟學生往往會締造神話,比如喬布斯、蓋茨和陳士駿,而張朝陽則認為,中國和美國不同,想要創業的學生千萬別輟學去創業。
張朝陽稱,美國硅谷機會有無數風險投資,可以接納好的創業,當創業者在互聯網浪潮里面做了新的創造,就可能獲得很大的成功,美國創業的機會特別多、上升空間很大,但是在中國不是這樣的。
“在中國上大學千萬別輟學,輟學就完蛋了。假如你出去輟學想找風險投資,可能后來會被風險投資騙一把,或者是你搞出一個小的新產品出來,規模還不大,幾個大公司就把你的人挖過去,或者把你的東西抄過去,打官司也打不贏,因為中國很多創新是也沒有知識產權和法律保護的。你也很難獲得后續資金的進入,因為中國沒有那么多偉大的案例讓風險投資人看到成功的可能性,融資是很難融的。所以在中國,年輕人還把書念好,把學位拿到,讓社會認為你是有用之人,然后慢慢在一個公司待著,了解情況,這樣逐漸才會有一些機會。”張朝陽表示。
推薦閱讀
Groupon定價20美元超預期 增發500萬股>>>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張朝陽對話YouTube創始人陳士駿解析中美互聯網
地址:http://www.oumuer.cn/a/04/20111104/13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