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帶來了移動終端上第三方應用程序(APP)的繁榮。然而,當前五花八門的APP市場卻面臨產品同質化危機,背后凸顯的是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盈利模式不清晰、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的困境
今天,不管是上班擠公交,還是出差等火車,越來越多的人依賴手機打發時間:玩游戲、看新聞、訂酒店……所有這些,都離不開一個個第三方應用程序(APP)客戶端的支撐。
APP產業的繁榮并不是沒有危機。每個人的手機中,都有“僵尸”應用長期占據著大量資源,應用商店中充斥著大量同質化的應用,應用開發市場始終缺乏科學的盈利模式。因此,有人預測APP市場也會像很多互聯網泡沫一樣破裂,從群雄逐鹿進入寡頭時代。看似熱鬧的APP國內市場現狀究竟如何,有何種困境等待突圍,移動互聯網的春風還能吹多久,這些都是值得反思的問題。
淘金時代還是產能過剩?
在采訪中,絕大多數智能手機用戶表示從未花錢下載過APP。支付太麻煩是主要原因。
即使曾經有付費經歷的很多手機用戶,也表示如果有同樣的應用程序,自然會考慮免費的。
大部分用戶表示自己手機上存在“僵尸”應用,也都有刪除應用的經歷。他們說,很多APP平時用的很少,尤其是游戲類軟件玩兩天就躺在那里了,白白占用空間。有些軟件更新太慢,半天打不開,用著別扭。
“據統計,平均每個用戶大概60%左右的APP基本處于閑置狀態。客觀地講,APP的閑置率過高還是APP的創新力不夠,無法持續為用戶提供使用興趣。”中國互聯網協會秘書長盧衛在日前舉行的“第二屆中國互聯網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高峰論壇”新聞發布會上說。
去年,我國的手機網民數超過使用臺式電腦上網的網民數,達到4.2億。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應用商店、在線支付的繁榮,共同助推了國內APP市場的快速增長。
然而,在APP淘金熱能賺到錢的是少數。據美國調查公司 Canalys的一份報告顯示,在2012年11月的頭20天里,前25 名的APP開發商在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兩大應用市場里共創收 6000 萬美元,占到了這兩個平臺整體APP收入的一半。而這個少數當中絕大多數還是游戲開發商:25 家開發商中只有一家不是游戲開發商。
在我國,手機游戲賺錢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艾媒咨詢最新的統計數字顯示,有收入的個人開發者(團隊)產品收益金額72.9%通過廣告獲得,而機構(企業)開發者獲利的主要途徑則為游戲和廣告,各占60.2%和27.7%。無論是個人開發者還是機構開發者,無論是 iOS 還是安卓平臺,通過付費下載獲得收入的比例不高,并且有逐步減少的趨勢,這一現象在安卓平臺尤其顯著。同時,在100萬的手機應用開發大軍中,實現盈利的僅占13.7%。
“一個是知識產權得不到保護,一個是產能過剩。”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易認為,APP市場高速增長的背后,存在著知識產權保護薄弱、行業低水平抄襲嚴重的亂象。
山寨為王還是盈利模糊?
山寨之風在我國互聯網和IT行業橫行已久,但在APP市場尤為激烈。打開任何一個應用商店,各種版本的捕鳥、捕魚、連連看、斗地主游戲琳瑯滿目,實質內容卻基本一樣。
北京掌上飛魚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饒歡就選擇從游戲入手。捕鳥達人、單機斗地主、捕魚人生、單機德州撲克等就是饒歡和團隊推出的主要產品。饒歡的合伙人朱金彪說,在起步階段開發這些游戲,“主要是為了賺錢”。
APP基本編碼并不復雜,簡單些的游戲程序一個人兩個月時間就能獨立完成,這讓山寨變得極為容易。“有的公司直接把我們的源代碼反編譯,然后加上自己的廣告條,直接上傳到市場了”。
一般而言,一個APP產品的研發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對于小公司來說,聘請程序員的成本并不高,這也是為何當前APP市場創業者眾多、競爭異常激烈的原因,但隨著應用市場和廣告平臺日益標準化,對小開發者來說,門檻越來越高,生存日益艱難。
即使產品開發出來,也并不意味著成功。事實上,比APP開發更難的是后續的運營和推廣。“APP是要養的,這是當下APP研發者的共識。”一名小型手機游戲開發者張明說,“目前互聯網推廣渠道魚龍混雜,而大家最關心的也是推廣渠道。”
而在推廣渠道,泛濫的“水軍”幾乎成為行業公開的秘密。據業內人士透露,在APP領域,刷榜是普遍存在的。一款APP如果要刷到前幾頁,需要動用數千“水軍”共同作業,每下載一次付費幾毛錢,并附帶評論打分等各項服務。要在有影響的應用商店中沖到前列,每天的“刷榜”費用高達幾萬元。
開發成本僅10歐元的憤怒的小鳥,至2012年底已為其開發者Rovio賺了5000萬歐元。這樣的成功在當下中國有可能復制嗎?
“當前APP應用的盈利模式并不清晰,僅靠廣告盈利還是太單一,應該探索多渠道的融資和盈利渠道。”李易說:“歐美的主流商業模式是收費,但是這一套在中國行不通!”
對只能依靠APP產品和服務來盈利的創業公司而言,盈利模式不清晰讓不少創業者一次次碰壁。在游戲中插入廣告條和積分條,是國內游戲類APP公司常見的盈利模式。雖然不少APP游戲中有付費會員或付費買游戲裝備等項目,但遠未像PC網游那樣成為其主盈利渠道。
手機游戲APP研發公司一般也不會選擇對用戶收費。朱金彪說:“我們的應用以前在iOS平臺上嘗試過收費,但是效果不好。現在我們公司的APP都不收費,主要靠廣告。廣告公司不給錢、扣錢、壓錢,團隊一度面臨著難以為繼的局面,好在我們堅持下來了。”
微創新還是保護不夠?
不少游戲開發商稱抄襲山寨屬于“微創新”。李易對此并不認同:“所謂的‘微創新’并不足以支撐這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即使對于中小型創業者來說,‘微創新’背后的僥幸心理也將束縛其今后的發展。”
“第一,未來國內免費型APP研發商會死掉一大批;第二,一旦大型互聯網企業、互聯網巨頭競相抄襲小公司,小公司生存將更加困難;第三,‘劣幣驅逐良幣’,如果知識產權得不到有效保護,堅持原創的APP研發商會日益減少,最終危害到用戶的利益,也將威脅整個行業的生存環境。”他這樣評價當前混亂的APP市場。
當下中國APP知識產權保護現狀確實令人憂心忡忡。“我國互聯網產業無形知識產權保護薄弱,即使有政策也很難執行,‘板子小’,違法成本低。”李易說:“用戶對知識產權保護的認識不足,一般不會選擇收費應用,也并沒有覺得盜版有什么不對,而且盜版的成本非常低。兩頭都不能對知識產權做到有效保護,是當下我國APP知識產權保護的主要困境。”
推薦閱讀
平板電腦不是個好生意?還是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酸? 近日,黑莓CEO托斯滕·海因斯(Thorsten Heins)的一番平板電腦在未來5年內不是個好的商業模式(好生意)的言論引發了業內的關注。那么海因斯何出此言?平板電腦真的像海>>>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APP的“泡沫”會吹破嗎?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30502/267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