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打算再以“非法政府補貼”的名義向中國電信設備企業“開刀”。
英國《金融時報》25日報道稱,歐盟告知各成員國,已經收集到了確鑿證據,證明中國電信設備企業華為和中興通訊從非法政府補貼中獲益,從而以低價的方式向歐洲市場“傾銷”商品。
報道稱,這將是歐盟對中國提起一代人以來規模最大的貿易訴訟之一。本案有別于歐盟以往針對中國提起的貿易申訴,因為它不涉及低端制成品,如鋼管或瓷磚,而是涉及一個具有巨大商業和戰略價值的尖端行業。
華為和中興昨日都拒絕對此置評。
歐盟首次主動立案調查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多名知情官員和業內高管的話稱,幾個月以來,歐盟委員會一直在為本案調查取證,主要集中在華為和中興兩家中國企業上,并獲得了非常確鑿的證據,證明兩家企業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在歐盟境內銷售產品。
歐盟官員在24日的一個閉門會議上向27國成員傳遞了上述想法,參與該閉門會議的人士認為,歐盟的表態似乎是最終的幾個步驟之一,最快可能在下月底提出正式訴訟。
“非法政府補貼”一直是包括歐盟和美國在內的發達市場對于中國提出訴訟的理由之一,歐美的貿易行業協會或者較大規模的公司一直批評中國企業獲得政府補貼,從而能以低價的方式向海外市場銷售商品,獲得不公平的優勢。
如果歐盟裁定中國企業獲得不當補貼,那中興和華為將面臨被征收懲罰性關稅的可能。這也標志著,作為歐盟的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首次主動立案進行貿易調查,而非為回應某家私營企業或某個行業組織提交的申訴而進行調查。此前歐盟曾對中國光面紙和自行車等產品發起反補貼調查并提出訴訟,近期歐盟還曾指控中國囤積原材料,但均未涉及類似于電信通訊設備等高端行業。
不過,征收關稅仍然需要得到歐盟成員國的同意,而這并不是件易事,尤其是在目前歐盟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中國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伙伴。預計今年中歐貿易額將達到5000億歐元。
有歐盟成員國擔心,此舉或將招來中國政府的報復。英國《金融時報》援引歐盟貿易專員德古赫特的話稱,許多歐洲企業出于對業務有所影響的擔心,不愿站出來提出合理的貿易防御申訴。
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科技室主任張敏向早報記者表示,歐盟企業不太可能擔心遭到中國報復而選擇性不申訴,且它們習慣以行業協會提出集體訴訟,單個企業進行訴訟很少見,除非規模很大。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河北承德移動稱,中國移動當地網絡基站無退服,震后曾出現呼叫話務激增現象,經緊急軟件擴容后,一分鐘之內恢復正常。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靳遠)今日10時22分,河北省唐山市市轄區、灤縣交界發生4.8級地震。據>>>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9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