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柴崎)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近日在參加中歐經貿混委會期間對歐盟欲起訴華為和中興通訊存在傾銷一事表示,中歐之間應克制使用貿易救濟措施,否則必然是兩敗俱傷。
針對有關歐盟對中國通信企業可能采取貿易救濟措施的問題,陳德銘表示,中方希望歐盟信守G20峰會上達成的共識,不出臺新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他指出,歐洲通信企業在中國開展業務多年,雙方互有巨大的商業利益,不希望這一雙贏的格局被削弱和破壞。中歐之間應通過充分溝通協商,克制使用貿易救濟措施,否則必然是兩敗俱傷。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歐盟官員在一次閉門會議上告知27個成員國的代表,歐盟委員會已掌握“非常確鑿的證據”,證明華為、中興在內的中國設備商獲益于非法的政府補貼、并曾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在歐盟境內銷售產品。并稱歐委會正在考慮對中國無線通訊設備產品依職權發起反補貼調查。
該案一旦成立,將標志著歐盟委員會作為歐盟的執行機構,首次主動立案進行貿易調查,而非為回應某些企業或某個行業組織提交的正式申訴而進行調查。
據知情人透露,華為來自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的300億美元的信貸額度被認為是歐盟此次調查的核心。歐盟委員會的一份報告表示,在2011年,中國最大的電信設備制造企業受益于政府支持,其中包括來自國有銀行的“巨大”信貸額度。以國開行為例,在2004年-2009年同意向華為的客戶提供100億美元信貸額度,2009年到期之后,其又將這一額度提升至300億美元。
“按照歐洲人的理解這是一筆低息貸款,甚至不用償還。”華為布魯塞爾辦公室及歐洲事務部總裁孫翱解釋稱,事實上,300億并不是信貸額度,只是合作意向協議。在該意向性協議下,國開行根據不同的項目情況,提出融資方案。“但與西方銀行相比,國開行提供的信貸條件并不優惠”。
孫翱續指,根據2011年畢馬威的審計結果,華為現金流只有不到15%來自外部融資,其他都來自公司自有的現金流運轉和員工持股計劃。“在這15%當中,有63%是來自國際性銀行,只有37%是來自中國的銀行,其中12%還是中國在海外上市的金融機構所提供的貸款。”
推薦閱讀
小米與騰訊出現微妙的競合關系絕非偶然。這與手機互聯網化尚未出現清晰的商業模式有直接關系,現在他們的種種動作,都是在探尋一條此前從未嘗試過的新路。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柴崎)一貫善于制造噱頭的小米科>>>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商務部長:歐盟起訴華為中興易兩敗俱傷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9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