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與聯想的處境有何不同?看一下數據就知道了。2011年,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凈利潤下降52.9%,而聯想集團有限公司凈利潤大增73%。但這并不適用于比較這兩家不同領域中的全球頂級公司在智能手機上的表現。
隨著用戶逐漸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代替個人電腦,全球第二大個人電腦生產企業聯想集團與全球第二大電信設備制造商華為都將公司未來戰略鎖定于此。不同之處在于,聯想集團的業務發展重心是中國的中低端手機市場,而華為則在今年的巴塞羅那移動世界大會推出了,號稱當今世界上最快、最薄的高端手機。
這與一年前相比已經是天壤之別。對比2011年的移動世界大會,再怎么描述華為取得的巨大進步都不為過。
事實上,這兩家公司當初都是以低端智能手機作為自己的入場券。2011年的移動世界大會上,華為只推出了IDEOSX3這一款智能手機。那是一款非常普通的廉價手機,沒給人留下什么印象。據研究公司Gartner數據,截至2月12日的一年里,華為在全球市場中的份額從1.5%提升至2.3%,跟諾基亞和蘋果等公司比起來仍舊很小。而聯想的智能手機除了價格優勢以外,也確實找不到太多的亮點。
值得關注的是,在2011年第四季度,中興和華為是除了蘋果以外增長最快的手機銷售商。
華為的口號也似乎更搶眼。這家智能手機銷量全球第六的生產商希望通過Ascend等系列,在2015年之前成為世界三大手機品牌之一。反觀聯想集團似乎穩健的成份更多一些,直到5月30日,才剛剛踏入高端智能手機的大門。
“陷阱”也得跳
為謀求市場規模,華為與聯想無一例外加入了“千元智能機”戰場。只不過硬幣還有另一面。
華為似乎更有感受。2011年,華為銷售總收入達2039.29億元,這個數值是4年前的兩倍多,相當于百度在2011年總營收的14倍。但華為正在為從運營商市場向企業級與消費者業務的轉身付出代價。2011年華為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僅11.7%,去年該比例則為24.2%;但凈利潤卻出現大幅下滑。華為對此的解釋為“受主要電信運營商投資減少的影響”。
不過華為在消費業務交出的答卷還算令人滿意。2011年華為在消費者業務銷售總收入達446億元,同比增加44.3%;其中,全年智能手機銷售量約2000萬部,較2010年增長逾500%。據華為終端相關負責人向《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表示,2011年,華為終端銷售收入為68億美元(約430億元),這幾乎占到了華為銷售總收入的五分之一。
顯然,智能手機的貢獻功不可沒。
有資料顯示,華為第一代千元智能機C8500上市百日銷量超百萬,第二代千元智能機C8650上市兩個月也破百萬銷量。根據IT研究與顧問咨詢公司Gartner相關研究數據發現,2011年第四季度,除三星與諾基亞之外,華為憑借與運營商合作推出的千元機,以12.6%市場份額躋身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第三位,同樣受惠于千元機的中興則以11.1%緊隨其后。
如此巨大的市場潛力,誰都不會落后。聯想移動互聯與數字家庭業務集團總裁劉軍對《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表示:“2011年為了抓住市場快速增長的機會,聯想針對三大運營商推出了從2999元至1000元價位的多款中低端產品。”
但這些市場份額與利潤之間的距離有多遠?據了解,90%以上的全球手機行業利潤正被蘋果與三星瓜分,其他廠商只可分得少得可憐的殘羹冷炙。華為終端副總裁余承東(微博)公開承認,華為Y系列手機雖發貨量大,但運營商殺價太狠,根本不賺錢。他表示,在這個殘酷的智能手機市場,沒有規模經濟便難成活,畢竟1000萬臺與1億臺的智能手機采購成本相差很大。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有消息透露,奇虎公司正繞道突襲悄悄進軍產業鏈上游,研發基于安卓的手機操作系統。 當奇虎360手機就硬件問題在微博戰場與小米手機鏖戰之時,有消息透露,奇虎公司正繞道突襲悄悄進軍產業鏈上游,研發基于安卓的手機>>>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9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