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邦韓國ICT(信息通信技術)產業發展勢頭強勁,高清電視早就全面啟動,激活了多個與此相關的核心產業,并使之進入世界領先水平;在互聯網寬帶發展上,韓國力求人先,其人均互聯網接入速度世界第一,帶動了多個相關核心產業;在4G網絡的布設上,韓國同樣處于世界領先,2011年就有三家運營商提供LTE商用服務。
韓國政府在推動高科技發展上,早給本國企業松綁,領先搶跑。而一直以來,中國政府卻抱著強力管制思路不放,一方面生怕本國ICT產業發展過早,踏了空,也浪費了資源;另一方面又希望本國的ICT產業未來能獨占鰲頭,落于令人費解的左右手互搏的局面。
中國政府這種思想的產生有其淵源,改革開放之初,中國遭受來自全球科技企業的強烈沖擊,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伴隨著各種尋租現象,政府在這樣的環境下以高度的責任感強勢介入,有其必要性。一方面,當時科技市場以國有資產為主導,實行管制是應該的;另一方面,政府擔心管理不好,在權力尋租的推動下,國有資產的投入與國家ICT產業發展的大方向會誤入歧途。中國“小靈通”的野蠻式發展就是一個典型,最后工信部付出很大的代價,才鏟除了這種“落后的技術”,把中國通信產業“拉回正道”。我想,在這件事情上,工信部相關領導是會在自己的功勞簿上記一筆的,此舉避免了中國通信產業走彎路,減少了資源浪費。但現在ICT產業技術發展速度太快,若新產品推出六個月不能形成大規模商用,就有可能落后。
在LTE產業發展上,工信部依然在猶豫,歐洲國家、美國、韓國、中國香港,都已紛紛推出LTE商用服務,而內地相關部門依然說,“在發放LTE牌照問題上,中國不急!”
冷靜一想,工信部的新技術市場牌照發放思路還停留在二十多年前,那時中國的IT/CT產業極其落后,依賴進口,等全球相關產業發展成熟再啟動建設,技術風險低。但時移世易,高速發展的中國ICT產業都希望工信部在牌照發放上與時俱進。
雖然工信部不能阻攔國內企業的研發工作,但由于采用非常保守的管制,牌照往往延后其他國家好幾年,使得國內相關企業完成技術開發之后,必須得先到國際市場上找出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興、華為,它們開發的領先通信解決方案在全世界遍地開花了,才有機會為本國人民提供服務。
保守的管制模式也有好處,等待全球相關產業成熟了再發牌照,的確可以節省成本,但在我看來,那是省小錢,虧大錢——讓中國相關產業的整體發展落后于世界一流國家,將每次新技術應用帶來的產業升級機會拱手相讓。這種凡事等別人吃完螃蟹之后再上的思維,別談國家產業升級了,老老實實地做低成本的世界工廠吧!事實上,中國正是這樣,原先代工訂單主要來源歐美企業,現在來自韓國的訂單多了起來。三星在西安投資300億美元建設芯片加工廠,就瞄準了西安高校的低成本人力供給。
中國政府在管制本國ICT市場方面要改變思路,從過去的在前頭牽馬,轉變為掃除障礙,松開韁繩,促使國內相關產業形成百舸爭流、百花齊放的局面。經過改革開放以來幾十年的發展,中國的大部分精英已經不集中在政府部門,而是廣泛地散布于各行各業,只要政府及時松綁,他們就能迅速抓住機遇。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上周五,愛立信在納斯達克股價收盤于8.87美元,市值為290億美元。作為對比,也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的諾基亞,上周五股價收盤于1.92美元,當天再度暴跌5%,目前,諾基亞的市值僅為72億美元。兩相比較,諾基亞的市值,>>>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政府亟需放寬對ICT產業的管制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8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