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海城)近期,百視通與印尼電信簽署合作協議,正式全面切入印尼的OTT網絡電視新媒體運營業務,百視通預計將可獲數千萬美元收入。
“這既是走出去的文化戰略體現,也是基于國內設備商運營經驗成熟基礎,中國新媒體內容運營商搶先開墾海外處女地市場的表現。”百視通副總裁陳浩源表示,出海是百視通打造全球網絡電視界“Amazon角色”的重要動作。
三網融合專家吳純勇認為,百視通將獲得在海外更為貼近市場的自主運營空間,同時結合一系列向產業鏈上下游的滲透,避免“管道化風險”,拓展出更大的業務運營和盈利獲取空間。
印尼擁有兩億多人口。百視通新媒體總裁陶鳴成說,印尼是一個認同為內容付費習慣的國家,直播衛星、數字付費頻道都有著不錯的付費基礎。而且,目前為止印尼全國有線電視用戶數才剛剛超過一百萬,目前仍以開路電視服務為主,新媒體業務如IPTV、互聯網電視等還有著很大的轉化潛力。
這起合作起源于設備商做媒。彼時中興通訊與印尼電信合作提供設備,對方由此對中國國內的新媒體運營商產生了興趣。經中興通訊引薦,百視通與印尼電信開始接觸并最終達成合作。
接觸商談過程歷時一年,并逐步敲定了雙方合作的基調。今年2月,雙方簽訂了《互聯網電視多屏視頻業務聯合運營協議》,百視通海外業務也借此由單純性技術輸出升級為技術、運營、市場和內容服務整體解決方案的配套輸出。
根據協議約定,雙方聯合各自在技術、運營服務、市場拓展等方面的優勢資源,共同運營印尼首個基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互聯網電視以及互聯網電視機頂盒等智能終端的多屏視頻業務。該業務已于今年3月底上線,預計在2至3年內覆蓋用戶達500萬,百視通據此可形成數千萬美元收入。
印尼電信將此設定為未來新的盈利增長點,其目標是到2015年年底前,信息、媒體和教娛技術增值服務的收入占比從2011年的9%增加到15%。
據了解,目前百視通在印尼本土有著一個8人的團隊,負責媒體內容、技術、設備廠商等的協同。
IPTV一直以來均是各方利益爭奪的焦點。對于百視通來說,IPTV、手機電視和互聯網視頻是三網融合的確定收益環節,行業競爭必將日趨激烈,從去年年初的借殼上市到今年早些時候其宣布與CNTV組建合資公司,都證明百視通在三網融合具體業務中的逐漸深入。
但與百視通共同變化的還有環境。廣電的體制長期被業界詬病。除了與電信打架,讓三網融合停滯不前外,從IPTV這樣的具體業務上也可看到,與視頻網站等由體制外大佬主導的行業相比,廣電系企業在擁有獨特資源的同時,也制約了自己的發展。
以百視通及IPTV業務為例。2011年底時,全國共有1500萬IPTV用戶。按此測算,全年新增的700萬用戶中,約有90%來自于百視通,但其中很大部分卻是在廣電總局限定的上海等四個試點城市之外"違規"發展的。此前,江蘇省7個地級市被納入第二批試點名單,這也等于是廣電總局默認了百視通在江蘇省開展IPTV業務的資格。百視通被廣電掣肘的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再有一個,如IPTV業務的爭奪,已經從廣電和電信之間變為了廣電內部之間的競爭,這體現在播控平臺上面。傳統廣電一直遵循著四級辦臺的機制,但對IPTV這樣的新媒體則是兩級播控平臺的架構,試圖借助新媒體的變革,將電視行業從原有四級向二級構架轉變,省級電視臺占據了主導權,在實際運營中容易與市、縣電視臺產生利益沖突。例如CNTV、百視通平臺和地方廣電之間;地方省平臺和地方市平臺之間都可能會出現一些沖突。而在三網融合試點城市,地方省平臺和市平臺的沖突會更加激烈。
由此看來,百視通某種程度上成了廣電內部機制調整的試驗品和受害者。因此,擴展印尼市場,也是百視通試圖減少來自廣電內部影響和阻礙的一種嘗試。
推薦閱讀
對于推出了一款和蘋果Siri有直接競爭關系的中文產品“訊飛語點”的科大訊飛(002230.SZ)而言,蘋果真是塊難啃的“骨頭”——在申請審核長達14天后,它被蘋果以一個不痛不癢的理由拒絕了上架申請。 對于推出了一款和蘋>>>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8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