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號軟件肆虐。媒體報道稱,近期有很多市民接到電話,內容類似為自稱是法院的電話要求接電話的市民“領傳票”,或者是自稱是XX公安局的,需要市民協助調查辦案,因其涉嫌一起詐騙案件等等。而大多數的市民接到這種電話都會覺得莫名其妙,也會懷疑可能是騙子所為,但經查詢這些號碼確實是有關單位的真實號碼。因此,就有不少市民上當受騙,金錢和財產遭受損失。
低成本,高“收益”,改號軟件為騙子的不法行為披上了新裝,使其詐騙的手段更具有隱蔽性和誘惑性,讓市民們防不勝防。其背后的灰色利益鏈如何斬斷?這一擾亂通信市場秩序和用戶生活的“蠹蟲”如何清除?普通用戶又該如何防范?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不法分子詐騙手段出新花樣,來電號碼不可信
改號軟件正成為騙子們的“新寵”。
前不久,市民武女士接到一個自稱是廣州法院的法官。告知她的中國建設銀行卡在廣州透支,而武女士并未到過廣州,那這透支是怎么回事呢?經過一番的解釋,這位“法官”告知武女士她的卡很有可能因身份信息的泄露被別人利用。對方稱是為了保全武女士其他的存款不被盜取,讓她將剩余的錢全部取出來存進另外一張卡上,保護她余下的存款。當時,武女士查看下了來電顯示的號碼,確實是屬于廣州市法院的,因此情急之下就沒有產生懷疑,迅速將其余下的幾萬元存款打進另一張卡,當她轉完之后覺得事有蹊蹺,立刻查詢余額,發現她剛存的錢已經不翼而飛了。
騙子們不僅僅利用法院、公安局等機關單位的來電,有時也會用親朋好友的號碼迷惑市民。
在文登的趨先生想在互聯網上買臺二手車,在網上得知煙臺有一個經營二手車的網站,趨先生隨后被進入該網站并看重一款汽車,車子原先標價為4萬元,經過一番協商最后砍價到3萬,雙方約在本市某市場驗車。趨先生可能也是怕其中有貓膩,于是叫上了他的弟弟,而當他們準備和對方接洽的時候,對方又稱其車停放在另外一個市場附近,讓趨先生趕過去那邊看車,等驗車合格后再進行打款。趨先生接到電話后就只身前往交易市場,讓他弟弟待命,如果一切沒問題就讓他弟弟將錢打過去。而就在趨先生走后不久,他弟弟就接到了一個來電顯示為趨先生號碼的電話,接起電話后對方表示是用趨先生的手機打來的,稱趨先生已經驗過車,讓他弟弟將錢匯入其銀行賬戶內。他弟弟見確實是他哥的電話也就沒有表示懷疑,便立刻將錢打入賬號里。然后打電話給他哥確認交易的時候,發現他哥哥根本沒有將其手機借給他人,更沒有所謂的驗車。
其實,武女士和趨先生的遭遇并非個案。利用改號軟件進行詐騙,已經成為不法分子駕輕就熟的作案手段。改號軟件讓一些原本很容易被識破的詐騙方法似乎變得更加“真實合理”,也更容易得手。試想一下,如果你接到一個來電顯示110的電話,你的第一反應是接還是不接呢?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HTC的2012年堪稱“危機中的如履薄冰”,HTC智能手機在歐美市場遭遇寒冬,市場份額下滑。但據臺灣《電子時報》報道稱HTC表示2012年該公司在中國和印度市場的份額反而得到顯著增長,只不過這些市場的表現提升不足以彌補>>>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8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