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佬做手機是曇花一現還是不可逆轉的潮流?試圖重塑手機生態系統的它們最終會成為產業鏈的新主角嗎?這場權力革命最終能否成功?懸念劇似乎才剛剛開場。
當年在3G的前夜,手機業第一次權力轉移悄然發生。電信運營商從古板的電信網絡提供商搖身成為時尚、炫目的娛樂和資訊服務提供商。那些預言家們甚至稱,運營商轉型成功的標志將表現為“大象無形”,隱身在醫療、教育、旅游等服務之中,很有可能“電信運營商被忘掉的一天才是大發展的一天”。
日本運營商NTT DoCoMoi及韓國運營商SKT的數據業務模式,被中國電信運營商視為學習范本。NTT DoCoMo采用深度定制手機的策略,手機廠商角色被邊緣化。i-mode平臺上,眾多SP、CP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各顯其能,然后運營商按照很高的比例給內容提供商提供利潤分成,這意味著運營商是整個手機產業鏈的主宰。而如今的劇情轉變是,殺入手機業的互聯網公司意在重塑電信生態圈成為新的主導者,它們手中的武器是龐大用戶群,然而互聯網公司真的能靠軟件和應用賺錢嗎?
6月18日,廣州,出現在中國電信移動互聯網大會上的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祎言辭尖銳:“我認為互聯網干掉很多行業之后,下一個要干掉幾個行業,一個是運營商,一個是手機行業。”一語即出,臺下一片嘩然。其實這個正在發生的故事的開場是,人人都在做手機。雷軍創辦的小米科技、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云與廠商天語合作、百度采取長虹貼牌、富士康代工;360與華為合作推出360特供機;盛大模式類似小米,找富士康代工,就連網絡紅人羅永浩也號稱開始做手機了。
不過,真正讓運營商恐懼的或許并不是互聯網大佬造手機,而是微信、米聊這樣繞過運營商的應用,它們將逐步取代傳統短信甚至是語音服務。去年,美國的KIK Messenger異軍突起,用戶只要安裝此軟件,就可給通訊錄里的聯系人任意發送信息,無需支付運營商信息費。這一切真正擊中了運營商的要害。6月20日,在亞洲移動通信博覽會上,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坦承,傳統電信運營模式受到嚴峻挑戰,互聯網業務對傳統電信業務的替代,讓運營商面臨“啞管道”風險。
撥開這場華麗盛宴的表面,人們關心,小米手機真的能夠持續保持用戶群的增長嗎?軟件與應用何時才能成為小米的聚寶盤?那些通過內置服務建立商業模式的互聯網大佬又能成功占領手機桌面嗎?最終,互聯網大佬們能夠取代運營商嗎? 上一頁1 234567 下一頁
推薦閱讀
中國聯通副總經理李剛近日表示,今年以來中國聯通已逐步降低終端補貼,同時加強傳統開放渠道拓展,“從上半年情況來看,產業鏈各方都得到了良性發展,中國聯通的用戶增長也未受到影響”。 國內千元智能機市場已進入成>>>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互聯網手機懸念劇開場 小米模式前景成謎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7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