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齊騰)中國聯通引進蘋果iPhone 4合約機已近兩年。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上海聯通昨日表示,目前聯通還沒有引進iPhone 5的消息,是否推出iPhone 5合約機尚不確定。
沒有了新機型的吸引,業界一度擔心的合約到期后用戶“出逃”問題,擺在了聯通面前。不過分析人士認為,盡管聯通與iPhone 5的合作尚未確定,但并不會影響用戶的選擇,聯通也已經做好了“去蘋果化”的準備。
上海聯通相關人士表示:“用戶到期后可以有很多種套餐選擇。另外,我并不認為到期后一定要有iPhone 5用戶才續約,我們這邊推出的很多機型都是很受歡迎的,只有那些很鐵的‘果粉’才會認定iPhone 5。”
“聯通現在當然是想 ‘去蘋果化’!不然還會陷入惡性循環。”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表示,過去的兩年里,聯通已經意識到大量補貼拖累了財務數據。同時,由于用戶采取包月制度,也使得聯通的流量和帶寬受到了極大的考驗,為了改善用戶體驗,又要不斷地進行網絡和基站投入。“雖然聯通的服務有些地方一直讓人詬病,但真正轉網的用戶不會太多。因為其他運營商并沒有更大的誘惑,WCDMA網絡的體驗和速度目前在國內還是領先的。況且,用戶兩年前購買iPhone4并非純粹是為了聯通的補貼,而是真正喜歡這款手機,高端的用戶不會將資費作為唯一衡量標準。”
為搶占3G市場,中國聯通、中國電信搶奪“蘋果”付出了高昂的補貼費用。一份《捕捉蘋果全球供應網絡利潤》顯示:每售出一臺iPhone手機,蘋果公司就能獲得其中利潤的58.5%,而作為主要的iPhone組裝地,中國大陸相關業者從中能獲得的利潤只有1.8%。聯通工作人員也曾表示,“聯通銷售iPhone主要是通過合約方式,根本沒有盈利空間”。在得到用戶積累后的運營商,不再一味追求“高傲”的蘋果,而是與更多的廠商創造更大的盈利空間。隨著國內用戶面對更多選擇二趨于理性,對于運營商來說,蘋果的“利用價值”或已接近終點。
推薦閱讀
上周,上證所一份《滬市上市公司2011年委托理財和委托貸款情況分析》的報告,不但披露了上市公司在2011年委托理財和貸款激增的態勢,還道出了幾家上市公司的典型案例,其中不乏海螺水泥(600585,收盤價14.40元)這樣>>>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7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