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葛雷)推開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沉重大門,迎接你的是一個充斥著火藥味的世界。想在這樣的地方立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這里,資歷并不那么管用。有些雖然是老牌手機,但或許已被拋棄而已病入膏肓;新進品牌仗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猛勁一路拼殺小有成就,但前方尚不明朗;海爾作為智能手機的后來者,已經提出了"要成為互聯網時代領先的世界名牌"的目標,不過這一目標在目前看來還像個噱頭,因為有預測稱,海爾未來會退出手機市場。
在過去的兩個月里,海爾手機在媒體前頻頻曝光。其兩款最新產品先后采用了阿里云操作系統或內置360安全衛士,兩款手機的價格區間在1000--2000元之間。這被媒體解讀為是海爾手機向互聯網轉型之舉。不過記者也從中些許感受到,國內智能手機界競爭的混亂和盲目。
海爾智能手機缺影響 品牌知名度不高遭淘汰
研究機構易觀國際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售價700--1500元的智能手機在中國市場上所占份額約為64%。同期,售價在1500~2000元的智能手機所占市場份額從22%下降至14%。不過,IT商業新聞網從國內多家咨詢機構發布的研究報告中卻發現,在國內智能手機前十位排行榜上,并不見海爾的身影。
記者由此回想起,在2003年時,政策允許生產手機的國內廠商只有不到10家。其中,海爾、TCL等4家企業為傳統家電廠商。依仗著品牌的滲透力,彼時消費者更愿意為他們的產品買單。如今九年已過,從這述的數據中就能體會到,海爾在智能手機上的舉步維艱。
在夸父企業管理咨詢首席顧問劉步塵看來,家電廠商跨界制作智能手機的做法十分冒險,且難以成功。他在接受IT商業新聞網采訪時告訴記者,此前包括海信、康佳等家電企業都嘗試過手機,但成績均不理想。
如果對比一下就會發現,海爾在智能手機上的推廣力度非常不夠。記者在訪問多位手機用戶時注意到,用戶對于海爾的印象,多數還停留在其功能手機產品上,很多人甚至并不知道其已經推出了智能手機產品。而聯想作為傳統的PC廠商,旗下的智能手機產品已有了不小的影響力,這得益于聯想一直以來的宣傳推廣,也是助推其在國內銷量上升的重要手段。
劉步塵對記者表示,其實家電企業做手機是缺乏優勢的,他們在品牌塑造等多個方面的意識和動作遠落后于互聯網企業。"例如小米手機為何能在短時間內讓很多人熟知?一來是它的名稱偏'草根',二來是由于它的營銷模式和價格"。
小米的確在手機營銷推廣方面產生了樣本效應。小米副總裁黎萬強曾說:"我們沒有投入硬廣告資源,是因為想利用社區和新媒體做口碑營銷"。這一思路已經被業界認可,從海爾與360和阿里云合作來看,海爾似乎也多少借鑒了這一做法。不過效果目前并未顯現。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工信部副部長尚冰表示,按照國家應急通信“十二五”規劃要求,國家應急通信將形成通信主管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協同、企業落實的應急通信指揮管理體制,建成政企間指揮順暢、部門間高效協同、安全可靠的應急通信指揮系>>>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海爾智能手機缺影響 品牌知名度不高遭淘汰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7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