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乏力稅收優惠斷奶 吉視傳媒變臉凈利降三成
8月21日,吉視傳媒(601929.SH)上市后首份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15億元,同比僅增長5.4%;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8328萬元,同比減少達29.3%,對應每股收益僅為0.06元,遠低于市場預期。
在此之前,于2011年底上會審核的吉視傳媒,在招股說明書中交出的財務數字,則是另一番光景。招股書顯示,2008年至2010年3年間,吉視傳媒實現營業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達47.44%,凈利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07.79%高增長。
彼時,本報針對該公司的報道就指出,吉視傳媒自2009年至今的高增長,是由一系列非經常性因素所致,在可預期的未來,其盈利能力受到用戶增長減速、稅收優惠取消等制約,業績增長存疑。
用戶增長之困
一面是三網融合趨勢推動下的廣電網絡整合大潮,一面是文化產業政策東風,上市之初,吉視傳媒便獲投資者熱捧。今年2月23日,吉視傳媒上市首日以漲幅87.43%收盤,報收13.12元,換手率達94.1%。
“盈利穩定是其一大特點,未來隨著有線電視網絡的增值服務收入增加,整個板塊的盈利上漲空間很大,存在價值重估的可能。”此前,一位資深行業研究員對本報記者表示,吉視傳媒擁有的廣電網絡是很好的渠道,“像一座待開發的金礦,只是現在價值還遠未開發出來。”
現實情況則是,以有線電視收費為主要盈利來源的吉視傳媒,其增長主要依賴于用戶數的增長。
招股書顯示,截至2011年6月底,吉林省家庭戶數約925萬戶,而公司現有線電視用戶數為398.42萬戶,入戶率為43%,其中,吉視傳媒在城鎮的覆蓋率已達98%以上,幾無增長空間。戶數增長只能訴諸農村地區,而這一地區衛星電視更有競爭力,很難有高增長。
實際上,吉視傳媒上市之初的高增長源自吉林省有線電視數字化整轉工作的特殊時段,因數字化整轉導致的收視費價格提升引致。
如今,隨著城鎮數字化整轉工作完成,這一刺激因素不再,吉視傳媒營業收入增長乏力,凈利潤更是同比大幅下滑。
中報稱,公司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三點,首先是城鎮有線電視用戶數已達瓶頸,農村有線電視用戶增長緩慢,因此收入增長緩慢;其次是隨著數字電視雙向化改造,折舊和攤銷進入高峰期,公司管理費用大幅增長33.4%;最后是數字電視基本收視費營業稅減免優惠政策到期,營業稅金增長了191%。
關鍵時點2013年
吉視傳媒招股書顯示,2009年度及2010年度,吉視傳媒享受營業稅、所得稅免稅優惠合計金額占當期凈利的比例均超過30%。
營業稅方面,吉視傳媒2010年度因此優惠增加當期凈利潤1798萬元,占公司當期合并報表凈利潤6.61%。2011年1-6月因此增加當期凈利潤894萬元,占公司當期合并報表凈利潤7.17%。
所得稅更是大頭。其中,2010年度因此項優惠增加當期凈利6827萬元,占當期合并報表凈利25.08%;2011年1-6月因此項優惠增加當期凈利3240萬元,占當期合并報表凈利25.98%。
這兩項優惠的依據,來自于財政部、國稅總局以及中宣部等部委在內的兩份通知。而這兩份通知顯示,營業稅優惠于2011年底到期,所得稅優惠則將于2013年底到期。
如今,僅占凈利潤小部分的營業稅優惠到期已給吉視傳媒業績波動造成重大影響。更為關鍵的時點則在2013年底,彼時,在所得稅優惠到期之后,吉視傳媒或面臨更大的業績下滑風險。
而在一位資深行業研究員看來,有線電視網絡的價值在于其增值服務,“從這一點來看,天威視訊是國內做得最好的,吉視傳媒才起步。”
上述研究員介紹,天威視訊ARPU值(每用戶平均收入)已達59元,增值服務收入占比超過50%,為業內最高,“超出30元收視費以上的部分都是增值服務收入,這才是有線電視網絡的價值所在。”
而吉視傳媒相對于其有線電視收視費的收入,其數字電視增值業務的收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ARPU值在30元以下基本無疑。
“吉視傳媒在用戶數增長的情況下電視收視業務收入卻出現同比減少,表明ARPU值有一定的下降,這一現象需要關注。”一位傳媒行業分析師指出。
推薦閱讀
面對數據流量爆炸式增長所帶來的壓力,電信運營商應該如何做好數據流量經營?如何應對互聯網業務的替代?如何維護通信行業的價值? 移動互聯網產業的高速增長,正在對傳統電信行業帶來巨大沖擊,業界甚至視之為又一次>>>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7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