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繼天翼視訊、愛游戲兩大基地先后宣布獨立運作之后,中國電信旗下的天翼閱讀基地亦對外公布了公司化運營的消息。消息稱,中國電信天翼閱讀基地已于8月7日注冊天翼閱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9月正式步入公司化運作。本次中國電信旗下的天翼視訊、愛游戲﹑天翼閱讀三大基地先后獨立,這一系列大動作其實早在今年3月初就有先行消息陸續傳出,而此前外界也在不斷猜測運營商這般大規模的“獨立運動”有何用意。
據知情人士透露,天翼閱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立后,將進一步引入外部資本,自負盈虧,并最終實現上市目標。也就是說,此后天翼閱讀或將進一步厘清業務運作基地與傳統運營商的雙重關系。這意味著在風投創新模式的互聯網企業環境之下,天翼閱讀無論在經營模式、平臺運行機制以及管理模式、人才制度等各方面都要以全新的面貌示人。
當然,對于像中國電信這樣的以“政企”脫胎而來的企業有如此的舉動,繼而引起各界的猜疑與討論,這并不讓人感到意外。而這些引發討論的觀點基本趨同于兩種論調:運營商轉型與公司化機遇。
一、運營商轉型必然經歷產前陣痛
眾所周知,在當前互聯網產業模式下,往往是中小企業間更容易出現革命性的創新型產品和技術,這種“創新”則是深度挖掘數據與研究用戶行為習慣的結果,而這種模式實際上與運營商模式相悖,傳統的運營商更大程度上一直處在提供服務的主體角色當中。此前中國電信因為市場競爭壓力的關系而成立的八大業務基地已經昭示著其有意順應市場化趨勢,但效果并非立竿見影。一方面在業務基地與省公司之間的協作,傳統企業流程機制等這些方面流于弊端,另一方面在其沉重的“身份”軀殼之下的創新理論也難以發揮。公司化運作這一舉措無疑表明了中國電信的決心:要在當下競爭激烈的互聯網領域中分得一杯羹。然而運營商的轉型之路必然要經歷產前陣痛,在其步入獨立軌跡之前,依然要面對重重難題:諸如經營模式的轉變、互聯網管理模式以及人才的引進等問題,都是之后天翼閱讀文化所要面對的。
二、公司化運營帶來新氣象
盡管要面對的挑戰不小,但公司化所帶來的機遇才是業內外更為聚焦的話題。據了解,天翼閱讀基地自2010年9月8日開始正式投入運營至今短短的時間以來,其用戶數已近7000萬,有聲閱讀用戶達突破1000萬,平臺數據統計PV突破10億,月UV近2500萬。天翼閱讀基地以手機、專用閱讀終端、互聯網、平板PC等為主要載體,為用戶提供書籍、連載、雜志、漫畫等各類電子書閱讀的一站式服務。而在獨立運作之后的天翼閱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則依然將以數字出版、手機閱讀等為業務方向,并且將在原有基礎上,更深層次的進行數字閱讀業務的投資、收購、產品研發和市場營銷。可以看到,憑借原有的用戶資源、渠道優勢這些天然實力進入市場化競爭中,天翼閱讀所需要的,更多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來將這些優勢資源轉化為持續創收的原動力。而對于多數的中小型企業來說,則需要的是平臺能力開放所帶來的新型合作模式。這樣的“獨立”,從產業鏈式發展的角度來看,或將帶來業內各界所期盼的“春天的氣象”。
三、是挑戰,更是機遇,天翼閱讀直面未來
雖然業界人士普遍認為,像中國電信這樣的運營商轉型之路必然步履維艱。然而,對于天翼閱讀來說,進入獨立運作已經不僅只是市場化的內在需求,更是天翼閱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渴望在未來突破自身限制的實際要求,在數字出版業的大環境下,可以說,天翼閱讀基地的公司化必然也應該來到。獨立運作既是挑戰,更是機遇。在未來,依托內容與技術這兩方面,天翼閱讀平臺將以更為適應用戶與更加多元化的形象出現在大眾面前。而在合作模式方面,也將出現更為開放與靈活多變的形式;在產品研發與市場營銷方面則將更多地體現市場變化與需求。當然,還有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天翼閱讀自身品牌在籌謀更長遠與重大發展的同時,也必然會影響整個數字出版產業機制,屆時數字閱讀將打開良性競爭、開放共贏的局面。
這是運營商第一次在數字出版行業發力改革,電信率先實現該領域的獨立,進行公司化運營。中國電信布局的這場“獨立運動”的藍圖正在緩緩浮現,而天翼閱讀作為第一批先行者,他的未來,拭目以待。
推薦閱讀
按照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的說法,手機電池容量的升級遠沒有手機處理器速度升級來得容易。如何才能讓“節能”和“智能”真正達到完美的統一,如今全世界最頂尖的科研工作者都在想:增加電池容量、減少硬件能耗、減少軟>>>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電信數字閱讀基地成功轉型謀獨立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6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