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摩托羅拉移動南京研發中心裁員談判陷入僵局之際,其成都公司卻已經悄悄完成裁員。昨日華西都市報記者走訪摩托羅拉移動成都分公司了解到,約有20余人,相當于總人數一半的員工被裁。據一位接近摩托羅拉移動的知情人士透露,有員工的遣散費高達10多萬元,這使得摩托羅拉移動成都分公司的裁員行動相對其他地區顯得風平浪靜。
據了解,摩托羅拉移動在中國有東南西北四個銷售大區,成都公司負責西區市場。此外,摩托羅拉2001年在成都設立研發中心,2008年摩托羅拉分拆為系統與移動兩家公司,其成都研發中心劃給了摩托羅拉系統,因此在這次全球裁員潮中逃過一劫,未面臨北京、南京兩地研發中心的窘況。
目前,摩托羅拉移動中國區裁員的最后一站——南京研發中心裁員仍在僵持中。公司高層想與員工逐一談話,以求各個擊破。員工卻抱團不予理睬。
跨國公司大規模裁員頻頻波及中國,摩托羅拉在華裁員“攻防戰”敲響警鐘:面對洶涌來襲的裁員潮,員工、工會和政府部門是否已做好準備維護合法權益?
維權意識不足遭遇裁員潮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許多南摩員工對關于裁員的法律知識一無所知。一位30歲的李姓女員工告訴記者,不僅普通員工如此,就連公司工會和員工代表也大多從20日談判開始時才“惡補”法律文本。
南摩所在的開發區管委會宣傳部門表示,裁員是企業行為,開發區管委會不便插手。南京市總工會則表示,南摩工會未與南京總工會建立起聯系,應由其北京總部的工會管理,因此也未介入此次事件。
當前中國經濟處于調整期,受市場競爭、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多種因素影響,跨國公司退出和裁員現象日益增多。據不完全統計,近一年來至少有6家大型跨國企業在華裁員。
上海市申達律師事務所律師胡燕來說,從目前國內裁員案例來看,員工普遍缺乏法律知識、工會不作為現象非常普遍。而隨著跨國企業裁員潮波及中國,這一現狀可能將造成越來越嚴重的影響。
裁員不能只由企業說了算
法律界人士指出,裁員潮中維權的第一步是判斷跨國企業是否依法裁員。胡燕來說,如果摩托羅拉至今未啟動裁員程序而僅停留在“協商一致解除合同”的“軟裁員”階段,員工可積極啟動集體協商程序,“一致行動”向企業爭取法定權益外的利益。
北京聯拓律師事務所劉昊斌律師說,如果摩托羅拉正式啟動裁員程序,目前情況看來至少存在3點法律問題。一是民主制訂程序,即在確定裁員名單、裁員基礎、裁員補償方案時,應告知或與員工協商;二是應與員工協商而非單方面公示裁員條件;三是應向政府部門報告備案。如果企業裁員行為本身存在違法,被裁員工完全可以提出雙倍賠償的要求。
面對外資企業頻繁在華裁員,員工應冷靜分析,界定自身訴求,“抱團取暖”,通過正式的渠道解決問題。
推薦閱讀
在蘋果與三星曠日持久的專利訴訟大戰中,蘋果終于在北美加利福尼亞州讓三星敗訴,并賠償10億美元。在韓國證券交易所周一的交易中,三星股價大幅下跌7.5%,當天市值蒸發120億美元。對此,業界認為市場明顯過于焦慮,因>>>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6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