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小米2代的發布以及聯想K860的推出,華為、中興等其他國內手機廠商也相繼表示有推出四核智能機的計劃。乍一聽,“四核”很高端,各種性能及體驗速度一定不錯。然而,四核真的能夠給國產智能手機帶來質的飛躍,或者只是為吸引人們眼球的噱頭呢?
小米二代領銜國產智能手機“核戰”
小米無疑是這場“四核大戰”的發動者。小米公司日前發布了小米2代手機,售價1999不變,但硬件配置卻全面升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處理器的升級,由“米1”的雙核晉升為“米2”的四核。
聯想、華為、中興三家國內手機廠商緊隨其后,相繼公布旗下的四核智能手機上市計劃。針對小米鎖定用戶預付款而推遲發貨的變相“期貨模式”,聯想的四核機可謂“說曹操,曹操到”——其5英寸四核強機K860已經于8月28日登陸京東商城,首批2000臺,售價鎖定2188元。
眾所周知,國產智能機以其超高的性價比贏得了不少用戶。但是,國內智能機市場幾乎已經達到了飽和的程度,目前處于“僧多粥少”的局面。加上許多非手機行業內的廠商也加入到智能手機爭奪站中來,讓市場更加混亂。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各商家要生存乃至發展,求變、求新是其必備的素質。通信產品的生命周期很短,特別是手機,更新換代更是快得驚人。如果各廠商滿足于現狀,等待他們的結果必將是走向消亡。前手機巨頭摩托羅拉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近幾年,摩托羅拉雖然在創新上下了一定的功夫,如積極研究新機型。但是,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摩托羅拉已跟不上步伐,原始的手機產業受到強烈的沖擊。
圍繞著“創新與潮流”的主題,各廠商在如今炙手可熱的智能機領域下足了功夫。從雙核到四核是智能機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一個普通消費者的眼里,手機的“核”越多,肯定越高端。再加上國產雙核與四核的智能機價格相去不是很遠,很明顯,更多的用戶會選擇四核智能機。手機廠商正是抓住了這種消費心理,爭先恐后地推出四核智能機以占得市場先機。國內各手機廠商先后發布四核智能機的舉動足以說明,四核大戰的硝煙已經漸漸彌漫。
過于激進或致“拔苗助長”
國內各手機廠商爭推四核智能機,并非意味著手機的“四核時代”已經到來了。在混亂的智能機競爭中,激進地推出四核智能機有些欠妥。
在利潤方面,國內四核智能機依然無法與國際知名品牌匹敵。國內各廠商爭相推出四核智能機,將其從“神壇”上拉了下來。從目前發布的幾款四核智能機來看,國內品牌均定價兩千元左右。而像HTC和三星等國際品牌則依舊維持在四千元以上。不難看出,國內品牌一如既往地用薄利多銷的方式打開市場。千元智能機的利潤一直是國內手機廠商的的短板,與蘋果、三星等國際知名品牌相去甚遠。有關專家預計,年底國內市場將出現洗牌。在智能機價格戰的壓力下,有些小的廠商甚至會破產。國內手機廠商如若一再以“平民”的身份穿梭于智能機市場,無疑是坐以待斃。
在品牌口碑方面,目前四核手機的各種軟硬件還未成熟,除了處理器其他很多硬件幾乎與雙核智能機無異,雙核智能機已經足夠對付大多常用的手機軟件,四核有些“畫蛇添足”的意味,整個智能機產業雙核依然是主導。四核之于雙核如果不能在全方位給人以更高端的印象,今后的發展將令人擔憂。
在技術上,四核智能機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比如手機的續航問題。雙核智能機的高耗電已經讓人有點反感,大部分智能機都得“一天一沖”。而四核處理器必將比雙核更耗電,如何解決電池問題,將成為一大難題。微軟主管艾倫·伍德曼曾表示:“四核手機的軍備競賽是可笑的”,目前推出四核智能機的技術及時機都尚未成熟。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由于全球經濟低迷導致運營商在移動網絡基礎構架方面的投入縮水,諾西和法國電信設備廠商阿爾卡特-朗訊(以下簡稱“阿朗”)都在大幅裁員,削減開支。按計劃,諾西將在明年底之前裁員1.7萬人,約占其員工總數的四分之>>>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6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