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營銷”似乎已經成為三大運營商爭奪校園市場的最重要手段。
在剛剛過去的周末,恰逢高校開學、新生報道,三大電信運營商對學生用戶的爭奪戰再次拉開序幕。和往年一樣,今年的校園爭奪戰依舊暴力流血事件頻發,在基層運營商的競爭關系中,似乎大家只能通過拳腳來一分高下。
有評論認為,近來各地集中爆發的校園營銷惡戰,已經深刻地反映了電信市場競爭已趨于扭曲和畸形。
對于三大運營商來說,校園市場乃兵家必爭之地,這不僅僅是因為學生市場是一個單純的增量市場,營銷成本遠小于從對手那里搶用戶,更重要的是,雖然學生的消費力雖有限,但卻是未來潛在的龐大消費群,走向社會后,他們大部分仍會沿用原號或選用原有運營商,而且這是一個對數據業務最為敏感和活躍的消費群。
2011年7月,工信部就下文明令禁止運營商進行不文明競爭,電信運營企業在開展校園營銷時不得與學校簽訂排他性協議,不得詆毀競爭對手,開展與競爭對手的通信網絡、電信終端設備進行對比的宣傳或者任何影響競爭對手正常開展業務的宣傳,但2012年的電信校園市場,依舊刀光劍影,流血不止。
而KPI則被運營商人士認為是“暴力營銷”屢禁不止的根源,有運營商人士稱,KPI直接影響員工的收入,直接影響員工的晉升,是員工的命根子,他們當然會拼命,而且越到基層,拼命的力度就越大,因為最基層的員工只能靠自己去完成,而無法把任務再層層下發。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政策所研究員丁道勤表示,KPI確實是造成“暴力營銷”現象的原因之一。他表示,電信運營企業之間缺乏信任感,缺乏對行業的認同感,相互間缺乏良好的溝通協調機制,再加上在國資委和電信運營企業集團公司、省公司的層層考核下,有些電信運營企業甚至有專門對校園市場份額的指標考核機制,在某種程度上導致基層公司急功近利,采取不正當競爭手段,不惜一切代價發展校園市場用戶。
但是,丁道勤強調,“暴力營銷”背后的根源問題是運營商的創新匱乏。他表示,“不惜代價搶占新生用戶,擠壓競爭對手現有用戶”的低效、同質化甚至不正當的競爭方式反映了電信運營企業傳統營銷的急功近利和創新匱乏,沒有從非常粗放的單純的營銷成本的投入轉向更為精細化的市場細分,沒有在品牌的基礎在產品和服務上做差異,利用自己非常鮮明的品牌特色去吸引不同層面的校園用戶。
不過,也有評論認為,惡性競爭已經說明三大運營商已到必須創新經營的臨界點,如果此刻相關部門適當介入,在電信重組過程中引入更多競爭因素,或許會加快它們創新的步伐,讓市場競爭逐步回歸理性。
推薦閱讀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師對IT商業新聞網記者表示,過去良好的影音產品功能很難成為日系手機廠商差異化競爭的優勢。過去是優勢,但現在已經不是,比如他們在影音娛樂方面現在都很難與蘋果競爭,甚至是三星。 【IT商業新聞>>>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運營商校園爭奪戰今年依舊暴力流血事件頻發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6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