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許多人抱著好奇之心,熬夜看蘋果首映年度大片。在觀看之前,大家都被媒體的劇透搞煩了,最糟糕的是:媒體這一次真的成了預言家。
大屏幕,兌現了,支持LTE,也兌現了……真找不到多少沒兌現的地方。這次發布會,媒體真應該拿100分。蘋果能拿多少分?庫克又能拿多少分?真的不好說。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恐怕要失望,給個0分都有理有據,因為蘋果只從懷里掏出一臺加長版的iPhone 4,投資人恐怕松口氣,蘋果沒有冒險,股價沒有大起大落。
沒有人懷疑,iPhone 5仍會熱銷,只是沒有驚奇,只是不太蘋果了。
下面說幾個看法:
1、風格去喬布斯化
在喬幫主在世時,發布會是個人秀、也是產品秀,產品與人合體,渲染蘋果文化,發布會如同布道。在今天的發布會上,庫克不是主角,幾位副總輪流上講,從iPhone到iTune,然后是iPod。在經過4S的發布會,又經過iPhone 5的發布會后,相信風格會繼續堅持下去。
庫克不想成為喬布斯,真的不想。這位冷峻的先生,并沒有喬布的乖張和戾氣。熬夜的蘋果迷們,洗洗睡吧,睡醒了,不忘告訴自己:喬布斯時代已經不再了。
蘋果文化在改變。也許,一兩件產品不能斷言,也許,換一位CEO不能斷言,但庫克接管蘋果一年多,蘋果的確在改變。
2、iPhone硬件創新更難了
多年前,喬布斯就提出數字中樞(Digital Hub)的構想,中樞是什么東西?就是一堆產品和一堆服務綁在了起,把每個人的生活拉進來。其實,蘋果的架構相當簡單,邏輯也相當清楚:屏幕大小不同,導致移動性不同,蘋果要推出不同尺寸的產品,用軟件從底層打通,從而全面占領人的移動空間。
iPad出來時,有人嘲笑它為“大號iPhone”,我相信,蘋果在尺寸上還有一塊未占領:電視,只是它已經“不移動”了。iPhone和iPad之后的最大創新,還是寄望電視吧。
一旦屏幕范圍確定,剩下的就是硬件的升級改變,軟件的修修補補。蘋果只有一款產品,僅僅一款,Anroid成群結隊。想在硬件上大步領先,以蘋果一年一產品的速度,恐怕是沒有勝算的。
以后看蘋果發布iPhone,還是多操心軟件的好,硬件……期待越大,失望會越大。蘋果多花精力維護好生態系統,而不是押注硬件的升級戰,這樣的蘋果應該更有未來。從iPhone的演進來看,蘋果硬件并不引領市場。這不全是缺點。買蘋果手機的人,許多并非只為硬件,蘋果深知這點。
3、對手不要笑
站著說話,總是不會腰痛的。不要認為三星笑了,也不要認為諾基亞笑了。我曉得,三星大屏NOTE表現不錯,諾基亞的N920無線充電夠吸引眼球。
有人想打電話問庫克:“老兄,你為何不搞個5寸屏,不搞搞無線充電。”蘋果有蘋果的算盤,新技術未必有新市場,但一定會有新成本。有些風,蘋果不追,我欣賞蘋果這種本色。
蘋果也追,將iPhone顯示屏由3.5寸追成4寸,這是因為它被市場驗證了。只要手機部分硬件沒有現出破壞性的創新,改改顯示屏,雙核變四核,慢一步,蘋果仍能追上,它有品牌,有生態系統,不懼對手,不用急。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iPhone5的4英寸屏幕與目前業內所推行的主流智能機屏幕仍有差距。在蘋果最大的競爭對手三星瘋狂推高智能手機屏幕尺寸時,蘋果為何冷靜?是真實把握消費者的需求,還是錯算了行業發展的趨勢? 大屏與操控手感是一對天然>>>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6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