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受制于盈利模式之困的中國網絡音樂行業,正在醞釀著一輪新的商業模式革新。
11月1日,文化部召集全國數字音樂的主要企業負責人在廣州召開了一整天的研討會,會上來自全國數字音樂界的企業負責人對行業發展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目前整個數字音樂的發展情況并不樂觀,原有依靠廣告、單曲下載付費等方式一直沒有發展起來,而移動運營商原有非常賺錢的SP無線業務,正受到智能手機的巨大沖擊。
一位接近文化部的人士向記者透露,文化部近日正醞釀多項政策,鼓勵數字音樂領域的商業模式創新。
而在所有的創新模式中,中國電信提出的手機App唱片方案被認為創新力度最大,對產業可能帶動最大的一種模式,并正受到政府和音樂業界的追捧。
盈利模式之困
網絡音樂在中國的發展已經超過十年,但其市場規模一直遠遠滯后于其他數字娛樂產業。
據文化部統計,2011年中國網絡音樂總體市場規模僅為27.8億元(以網絡音樂服務提供商,內容提供商總收入計),其中在線音樂市場收入為3.8億元,無線音樂市場規模為24億元(以內容提供商總收入計)。
文睿研究首席分析師高東旭指出,相比之下,去年國內網絡游戲的規模高達482億,網絡視頻產業的規模達到62億(預計今年突破100億),國內數字音樂的發展要遠遠落后其他兄弟行業。
制約中國數字音樂發展的最大原因正是整個中國網絡音樂產業一直缺乏一個好的盈利模式。在中國,靠歌曲下載收費的商業模式一直沒有發展起來,絕大部分網民通過免費渠道獲取音樂。
目前國內網絡音樂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廣告、免費試聽+高音質版本付費、社交音樂收費、個性化音樂推送服務收費、線上線下演出等幾種。
酷狗音樂總裁謝振宇總結道,經過多年的探索,音樂行業已經基本被證明了不適合靠廣告模式來養活,這是因為音頻在廣告投放介質上,和視頻及圖片、文字相比有很大劣勢。
他舉例談到,國內的視頻網站之所以能夠依靠廣告模式獲得成功,是因為視頻媒體非常適合廣告投放,其背后是超過1000億的傳統電視廣告市場,自然地平移到網絡視頻中來。而網絡音樂對應的是傳統廣播電臺廣告,整個廣播市場過去幾年一直在走下坡路,且其廣告以地方性廣告為主,并不適合網絡電臺這種全國性傳播的平臺。
酷狗音樂測算,通過廣告來養活音樂網站,最終很難賺錢。按照酷狗這樣的音樂網站和各大唱片公司簽訂的版權授權協議,用戶每次試聽酷狗大約需要向版權方支付0.25分的版權費,也就是說每千次的試聽需要支付2.5元,再加上帶寬的成本,每千次試聽大約需要人民幣1.6元,也就是說用戶每千次試聽,音樂網站需要超過4元錢的成本,但是千次試聽的廣告收入只有1元左右。
在美國市場,依靠廣告收入的上市音樂公司潘多拉,盡管已經在美國市場占到71%的份額,但收入也不過2億美元左右,且公司一直在虧損,虧損還有擴大的趨勢。
此后,國內的網絡音樂企業又嘗試過普通音質免費試聽+高音質付費下載的模式。已經有不少追求音質的用戶愿意花錢下載高品質的音樂,不過,這一市場在中國總體規模有限。相當大部分用戶還是愿意去下載免費的試聽版本音樂。
騰訊的QQ音樂等開始在社交方面進行創新,例如將QQ音樂和騰訊的藍鉆用戶相結合,取得了一定進展,不過這種模式只有騰訊這樣的行業巨頭可以實施,目前這一模式還在探索之中。
最后,酷狗這樣的數字音樂企業都依靠游戲來賺錢。
實驗手機APP唱片
在國內的數字音樂產業中,運營商主導的無線音樂業務是產值規模最大的一塊。
去年,中國的電信運營商無線音樂相關收入達到了282億元(包含功能費),成為國內數字音樂最賺錢的一塊業務。
不過,以中國移動無線音樂基地為代表的運營商SP模式,讓整個音樂行業又愛又恨。運營商的手機音樂業務以彩鈴等業務為基礎,用戶基數大,整體產值高,構建起了一個以運營商、唱片公司、SP、手機終端廠商組成的無線音樂產業鏈。
但由于運營商在產業資源分配中的話語權過大,導致產業有較大尋租空間。一時間有大批運營商內部業務部門管理人員在外注冊相關公司并參與自己主管業務的運營。2010年,爆發了震驚全國的中國移動無線音樂基地總經理李向東攜巨款潛逃案,更是將這種模式推到風口浪尖。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微軟正式發布WindowsPhone8、谷歌發布四核智能手機誤傷國內合作伙伴、亞馬遜中國總裁王漢華將離職、沃爾瑪正式控股1號店整合電商成必然、京東商城正式收購網銀在線支付平臺將上線、蘋果高層震蕩…… 本周值得關注的I>>>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4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