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信續約應該沒有什么問題”
神州泰岳的飛信業務在公司業績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圍繞該業務的收入曾給神州泰岳帶來了一半以上的營業收入。由于與中國移動“一年一簽”的飛信業務合同于今年10月31日到期后,神州泰岳遲遲未宣布新的續簽合同,投資者對該公司的前景充滿了擔憂。
王寧上周五接受專訪時表示,飛信除了幫助中國移動業務帶來提升之外,還已經成為一個月均一個億活躍用戶的互聯網平臺,“這樣一個業務作為中國移動互聯網(業務)的一個戰略性產品,它的延展性、延續性應該比較強。”
他透露,中國移動目前正在醞釀成立一個互聯網公司,可能下一步會對飛信業務進行重新歸屬管理。“中國移動為什么不斷變化管理飛信,這跟它對整個市場的思考有關系,它肯定是認為這么做才更好,這些管理變動自然會造成談判環節上的一些障礙和問題,這是必然的。所以沒有馬上簽署下一輪協議主要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王寧認為,飛信已經承載了很大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中國移動應該與神州泰岳構建一個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然后再界定每年的工作量,因為這可能更有利于飛信的長期發展。
他指出,神州泰岳目前面臨的更主要問題并不是續約問題。“續約應該沒有什么問題,更主要的是怎樣跟中國移動建立一個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我們的業績在逆勢上漲”
由于飛信業務已經進入穩定階段,對神州泰岳的營收貢獻開始出現下滑,這導致市場擔憂神州泰岳未來增長放緩的情緒也在加重。王寧認為,在宏觀環境不好的情況下,神州泰岳實際上是在逆勢上漲。
王寧透露,2008年到現在神州泰岳的凈利潤復合增長率超過35%,今年完成20%的凈利潤增長沒有問題。“2012年全球經濟不好,連總理都在講經濟下行的壓力很大,GDP增速落到了七點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逆勢上漲。”
“2012年,除去飛信業務以外,我們其它業務增長超過30%。在今年的形勢下能有這么高的增速,相對于同行業的其他企業來講,我們干的依然不錯。
王寧說,市場認為我們增速放緩,增速不高,這是對我們的鞭策。但是,泰岳與國內市場同行業相比,在今天這個規模之下保持20%以上的增長率是很有競爭力的,關鍵是要能夠持續健康,這是關鍵所在。泰岳去年凈利潤3.6億元,如果今年能夠增長20%,全年利潤將會達到4.3億元。而如果,2013年能夠再次增長20%,這意味著神州泰岳的凈利潤將會達到5億元。王寧認為,“從4個多億跨向5個億是驚人的數字,(因為)這意味著八千多萬元的凈利潤增長。” 試想一下,在凈利潤4億左右的規模基礎上持續多年保持20%的增長,那會個什么樣的規模。未來幾年,我們對繼續保持20%的增長依然有信心。”
“公司在飛信業務營收漲幅較小,利潤貢獻率下降,但是公司業績在較大規模基礎上整體仍保持著穩定的增長,這恰恰說明了公司業務結構的豐富與競爭力,這也是公司聚焦主業、持續創新的結果。”王寧說。
王寧指出,從泰岳的發展歷程來看,企業要想保持持續健康的發展,一定要進行戰略定位與聚焦創新,一定要有積極向上的、大家認可并自覺執行的企業愿景與理念,一定要有優秀的團隊與激勵機制以及高效的決策機制。
“不滿意現有估值”
縱然有很多國內券商看好神州泰岳,并推薦買入,但是神州泰岳的股票卻一直呈現下跌趨勢。上周五,神州泰岳報收14.13元,市盈率為13.7倍,而同期國內信息技術類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在30多倍。
王寧說,“我們的動態市盈率僅為12倍左右,在滬深兩市,尤其是計算機行業上市公司中,都是處于極低的水平。這樣的估值水平,投資者不滿意,公司管理層同樣不滿意、同樣感受到很大的壓力。”
王寧指出,“我們對企業業績充滿信心,更進一步加強跟投資者溝通,進一步把業務做好。講真的,動真的,看數字,一年看不清楚,就看兩年。”
根據神州泰岳的招股書,今年10月30日,包括王寧在內的神州泰岳高管持有的股票已經超過禁售期。王寧表示,自己不會考慮減持問題。“2013年我不考慮,2014年我也不考慮。”
他還透露,“前段時間,我們也召開了創業股東的溝通會,在當前股市低迷階段,不鼓勵、不支持減持。只要企業保持持續健康的經營發展,其價值是會得到市場認可的。我們對公司的未來充滿信心,相信市場會回暖、相信估值會得到應有的修復。”
以下是專訪實錄:
新浪科技:先問一些比較核心的問題,資本市場現在也特別關注神州泰岳飛信業務續約的問題,進展怎么樣?您是如何評價與中國移動的這種一年一簽的模式?
王寧:今年的飛信合同已到期,我們在三季報中做了披露與提示。這也是我們高度重視的事情。這樣一個業務作為中國移動互聯網(業務)的一個戰略性產品,它的延展性、延續性應該比較強。我們已開始著手續約談判的準備,希望盡快達成協議。
我們認為,飛信業務是中國移動很重要的一個互聯網業務。這樣的互聯網業務合作,三年一簽都太短,更別說一年一簽。我們理解中國移動出于各種考慮采用一年一簽的方式,但是這會影響互聯網業務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業務發展的至關因素是人才、技術、經驗、知識積累,涉及到持續運營,只有合作方越長期穩定,越有利于利用各種管理與激勵手段留住人才、激勵人才、提升人才,才能越有利于促進業務的快速發展。我們認為在飛信業務的合作機制方面,中國移動與我們確定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每年再確定具體的工作內容和金額,更利于飛信業務的良性發展。
新浪科技:作為中國移動飛信的開發運營支撐商,如何評價飛信的價值?
王寧:飛信到底有沒有價值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從飛信的用戶說起,因為只有用戶認可了,飛信的價值才能不言而喻得以真正體現。現在飛信的活躍用戶主要集中在政府企業的辦公人員和學生人群,這兩部分用戶群加起來大概占總活躍用戶90%。這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全國大約1.3億的學生中,有30%的人在使用飛信。全國1.5億的政府、企業的辦公人員中,有35%的人在使用飛信,這個普及率還是相當高的,所以飛信是一個有著相當社會價值的業務。
一方面飛信作為IM軟件來說增強了用戶黏合度,降低了移動離網率,對中國移動的用戶體系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貢獻,能直接突顯出飛信的商業價值。另一方面從它是社會性產品的角度來說,它為促進社會公共管理事務的工作發展提供了創新手段,這又體現了它的社會價值。這些是其他IM類軟件絕不可能替代的地方,也正是飛信的存在價值的體現。
新浪科技:有人說中國移動在飛信業務上是投入巨大,您能否介紹下這方面的情況?
王寧:我們是從05年起開始做飛信,為飛信服務,做飛信的運維。到今年2012年,歷時8年,運營前期的費用很低,現在隨著飛信用戶規模的迅速增長,能到6個億左右,但在移動支付的這6個億中我們投入了2000多人的人力成本在里面,這其中又大量是技術開發人員。目前我們的人均收入每年約28萬,我們關注了一下互聯網行業中龍頭企業的財報,估算了一下他們的人均支出費用,比如騰訊每年是40.7萬,人人網每年約31萬,網易的費用則每年在43萬。從這些數據來看,我們的收入在整個行業中處于較低水平。盡管如此我們為什么還要堅持下去呢?我們為飛信服務了8年,他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對他的成長飽含責任感,而像前面說的那樣飛信所具有的極高社會價值也是我們最重視的,我們希望借助飛信的發展,將我們企業的這種服務用戶、服務社會的精神秉承下去,彰顯我們企業的社會價值。
新浪科技:有人說神州泰岳是一家沒有技術的公司,飛信隨便哪個公司都可以做出來,公司是如何評價?或者說,能否介紹下飛信業務的技術含量?
王寧:飛信由無到有、由小到大,發展到今天,與中國移動的戰略眼光是密不可分的,公司也傾注了大量精力、做了大量的投入。這其中,很多大型企業也嘗試過開展類似的業務,其結果很不理想,飛信從早期IM市場中的無名一卒,發展到今天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我們和中國移動的共同努力是顯而易見的。
神州泰岳發展到今天,擁有數千人的團隊,其中近90%以上是研發人員,90%以上是本科及以上學歷,目前擁有的軟件著作權、軟件產品證書600多項,獲得和正在申請的專利300多項,連續被評為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
在這里,我想借機會特別介紹下飛信業務的技術含量以及飛信團隊的技術實力。
很多人認為做個IM軟件是很簡單的事,但這些年的運營經歷讓我們深切體會到一個百萬、甚至千萬級并發的IM系統的技術復雜性。飛信目前的月活躍用戶接近億級,5500多萬的日登錄請求量,超過3億條的日消息量,百億級狀態同步信息,是一個典型的海量信息處理的互聯網業務系統。運營這樣的系統必須具備深厚的技術積累,譬如如何有效對付互聯網絡波動帶來的巨量突發沖擊、如何能夠在版本快速迭代的情況下保障系統7*24小時穩定運行、如何能夠讓分布在全國甚至全球的用戶得到同樣的用戶體驗、如何深入挖掘服務器計算潛能以有效降低硬件投資成本、如何保障用戶的信息能夠安全、可靠的送達等。補充一點,飛信系統的技術復雜度比一般的互聯網IM還要復雜,因為它還有大量的功能要和電信基礎網絡對接。
作為技術平臺開發方,我們按照中國移動所要求的“穩定、靈活、節省”原則,投入了大量的資深技術人員來研發一系列的技術。通過這些工作,一方面滿足了用戶增長帶來的系統容量和性能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在逐年降低系統的軟硬件成本。這幾年通過軟件升級提升系統處理能力帶來的成本節約累計也達到七八個億。
新浪科技:飛信業務是公司的重要業務之一,有傳言說神州泰岳2008年沒過會、09年上創業板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飛信合同一年改簽成三年。真實原因是什么?
王寧:這樣的說法純屬以訛傳訛。了解企業發行上市的人都知道,公司發行上市要經過證監會一系列嚴格的審核程序,需要在公司治理、規范運作、持續發展、獨立性等諸多方面符合審核標準,企業上市豈是靠一個合同的簽署就能夠實現的?
那么,真實情況是什么呢?2008年正值金融危機,企業上市申請被否決的原因是公司申報材料的準備。根據證監會審核意見,由于申報材料中對公司歷史上股權轉讓過程的披露不準確、不完整,募集資金項目與公司當時的規模不相適應,因而沒獲得批準。2009年公司的發行申報材料針對歷史上的股權轉讓過程,我們進行了詳細的披露,并就公司的“動態股權結構體系理念”進行了全面、系統性的闡述。公司歷史上的 “動態股權結構體系”,其核心理念是在公司規模小、薪酬支付能力低的情況下,基于共識與協商的前提由股東以無償或極低的價格出讓股權來吸引人才,迅速提升公司業務、技術和管理水平,以促進公司業務快速增長,最終實現股東的共贏。這種體系對公司及股東并沒有任何法律約束力,必須有這樣一個基本前提,就是股東對如何更有利于公司發展在財富價值觀上的一種共識。
2008年飛信合同續約由一年改成三年,其根本原因在于2008年中國移動將管理單位由北京移動轉至當時負責增值業務的控股企業---卓望公司,飛信業務相關的配套資產也由卓望同步購置過去。為了讓卓望能夠順利承接并能夠保持系統的穩定以及持續穩定發展飛信業務,中國移動與卓望簽署了三年合同,這是符合飛信業務的長遠規劃的。這是整體的一攬子移交,包括管理權、資產、開發支撐等,密不可分,公司作為飛信的集成開發商,卓望也自然地與公司簽署了三年合同。反過來設想一下,一年一變開發商、一年一折騰,對于飛信業務的穩定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在飛信業務開展的這幾年里,雖然管理部門幾度變更,但是我們始終一如既往地勤奮努力,保持著飛信的持續穩定增長,在國內IM市場中有著重要的市場地位。
新浪科技:在很多人印象中,神州泰岳就是做飛信的公司,但我們知道,公司除了承擔飛信開發運營工作以外,還有很多業務,能總體介紹下公司目前的業務布局以及發展情況?
王寧:說起神州泰岳,很多人就說是做飛信的公司,這樣的想法可以理解,但很偏頗,這更多的是因為平時很多人使用它、知道它,但是不能由此簡單地把神州泰岳與飛信等同起來。事實上,公司不僅僅是做飛信業務的,它僅僅是公司業務組成的一部分。
從公司業務歷史來看,早在1998年我們就開始涉足軟件類業務,以代理國外軟件產品銷售起步,早期的年營業額只有幾十萬元;從2003年正式推出運維管理的旗艦產品UntraNMS以來,逐步做大了以自主產品為核心的運維管理業務,年營業規模達到了數億的規模。2006年,結合市場需求又開始以飛信為代表的互聯網開發與運營支撐業務,形成了目前的業務格局,年營業規模已達十多億元,處于國內軟件行業的前列。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11日,蘋果和HTC均對外宣布,雙方之間的專利戰以和解告終,雙方已經達成共識,并簽訂為期10年的專利交叉授權協議,授權范圍包括雙方目前及未來所持專利。HTC昨日以241.50元新臺幣的股價高開后,便一直封住6.86%的漲停>>>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神州泰岳董事長王寧:我不會考慮減持問題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4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