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審目擊
時間:2012年11月12日星期一
地點:江蘇省泗洪縣人民法院 目
擊者:本報記者丁國鋒本報見習記者馬超本報通訊員邢光武
為了獲取非法利益,通過支付費用給上線的方式獲取他人手機定位信息,再以收取高額費用的方式為客戶提供手機定位服務。周相、周銘(均為化名)二人從2011年6月起,在10個多月的時間,先后非法為他人提供手機定位信息20余次,牟利1.8萬余元。
今天上午,江蘇省泗洪縣人民法院審理了此案。被告人周相、周銘犯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一審分別判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兩年,并處罰金1萬元、1.2萬元。該案是江蘇省宣判的首例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案。
幫人辦事網上搜到手機定位
家住泗洪縣城的周銘生于1984年7月,高中畢業后便到南京一家酒店工作。為了干一番大事業,于2011年辭職回家創業。但由于資金不足,又不愿打工,便整天泡在網吧,并在網上結識了曾在南京一家網吧負責電腦維修的“網絡高人”周相。
一天,周銘一個朋友的車丟了,就向周銘打聽有沒有汽車定位。周銘并不知道GPS定位是怎么回事,就想到了周相。周相在網上搜了一陣,但由于丟的車本身沒有安裝GPS定位系統,自然無從查找。
車沒有找到,但周相卻在網上搜到一個叫“手機D位”的人能幫他人定位手機。為了驗證是否真實,周相就把自己手機號碼發給對方,并按照要求給了對方300元。大約20分鐘后,對方就通過QQ給周相發了一張衛星地圖,地圖上面顯示周相的具體方位和周相的實際位置,只相差三四百米遠。周相馬上把他這一重大發現告訴了周銘。
合伙牟利購買個人信息出售
有經營頭腦的周銘得知這一消息后,立刻發現了新的“商機”———給別人搞手機定位,坐在屋里就能賺錢,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周相。周相也認為這是一個生財之道,況且自己只是接生意,不是親自給別人手機定位,都是請上線定位的,公安機關肯定查不到。于是二人一拍即合。
隨即,他們開始在地方網站和街頭發布手機定位信息,并通過朋友圈子找下家(客戶)。和下家商談好定位價格后,下家把需要定位的手機號碼和QQ號給周相,周相再把這些信息通過QQ發給上線。待上線定位成功后,把定位信息(包括地址、衛星定位圖片)發到周相的QQ郵箱,周相再把定位信息發給客戶。
這期間,周相擔心“手機D位”有詐,他又通過網絡找到另外兩個上線。通過上述方式,二人非法為他人提供手機定位信息二十余次,違法所得共計18000余元,其中支付給上線費用7000余元。案發后,被告人周銘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并如實供述了自己及所知同案犯的犯罪事實。
舉案說法信息泄露亟待關注
據審理此案的泗洪法院法官袁海鴻介紹,隨著網絡和電信業等技術的不斷發展,批量處理和傳遞個人信息會越來越容易,個人信息遭到不當收集、惡意使用、篡改的隱患也就會隨之出現,公民個人信息的安全問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一些組織和個人,違反職業道德和保密義務,將公民個人信息資料出售牟利或者泄露給他人,獲取非法利益。如個人在辦理購房、購車、住院手續之后,相關信息就被相關機構或其工作人員賣給房屋中介、保險公司、母嬰用品企業、廣告公司等。
“同時,在網絡上出售各種個人信息資料隨處可見,信息泄露呈現專業化、行業化特點。還有一些非法的調查公司、私家偵探等,大肆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牟利。”袁海鴻說,公民個人信息泄露后,擾亂他人的正常生活,侵害公民合法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對公民的人身、財產安全、個人隱私以及正常的工作、生活構成了嚴重威脅。
隨著互聯網和網上銀行、網上購物、網上證券交易的普及,公民個人信息如果大量非法泄露,將會使利用公民個人信息實施詐騙、洗錢、盜竊、腐敗等犯罪更加容易。因此,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不僅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而且也威脅到社會管理秩序、經濟秩序和公民個人財產安全甚至公共安全。
推薦閱讀
谷歌甚至有足夠的動機去推動英特爾加入Android智能手機領域。“英特爾與高通無論孰勝孰負,都是把Android市場蛋糕繼續做大的過程,谷歌總會是受益的一方。” 據悉,本月19日,被谷歌招入麾下的摩托羅拉移動技術將在中>>>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江蘇首例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案宣判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4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