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讀者張小姐向記者反映說,近期她莫名遭遇了一次iTunes Store的被消費。“要不是設置了信用卡的消費提示短信,我至今都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被消費了。”
被扣費后 發現自己被“續費”了
張小姐介紹,最近連續兩次收到來自信用卡服務中心的消費提示信息,消費金額分別是1元和6元,當時她感到納悶,這段時間自己根本就沒進行過任何網上交易,哪里來的消費記錄?最初她擔心自己的信用卡賬戶被盜了,便立即致電信用卡服務中心,結果發現這兩筆被消費都是來自iTune 賬戶的扣費。隨后她又聯系蘋果服務中心,對方通過郵件給她的答復是:其中扣除的1元是預扣費并未實際扣費,第二筆6元是她在App Store 訂購雜志的續費扣款。張小姐納悶,她當時只是進行了當月雜志的訂購,至于是否要續訂,服務商沒有和她進行過確認,自己也沒有提出過相關申請,他們怎么能擅自扣費?
記者通過蘋果服務中心聯系到了iTunes Store的有關工作人員,對方的解釋是,張小姐購買的應用程序帶有“自動續費”設置。相關自動設置他們在條款中有說明,但考慮到網友的疏忽,他們目前已經撤銷了這筆交易,并退回款項。這位工作人員一再強調,“根據 App Store 條款和條件的規定,所有項目一旦售出,均不退換的。本次退款實屬爭取到的一次政策例外的情況。” 當記者問到,為什么在續訂前不提醒時,這位客服表示,目前很多應用是沒有續費提醒的,用戶如果不想續費,只能在查閱相關條款后,自行進入Store賬號進行手動關閉“自動續費”。
蘋果對續費通知無明確規定
記者根據這位工作人員的提示,進入蘋果官方網站,在“技術支持”選項下找到了“iTunes Store:購買和管理自動續費的訂閱選項中”條款,其中對于所謂的自動續費只有一條簡單說明:“一些來自 App Store上的第三方內容提供商,會在應用軟件提供購買自動續費訂閱功能。”至于用戶如何獲知自己是否購買了“自動續費”服務,上面也只用了一句話來說明:“如果您在符合條件的應用軟件上購買了自動續費的訂閱,它將列在‘賬戶信息屏幕’的‘管理 App 訂閱’部分下方。” 至于這“自動續費”服務是否必須注明,或者在扣費前是否需要提醒訂購者等等實質性問題,條款中都未提到。
一位從事iOS 開發的技術人員向記者透露,蘋果對“自動續費”的管理相對比較松散。目前帶有“自動續費”功能的應用主要是雜志和圖書,雖然有些應用在軟件說明中已表明會進行自動續費,但很多用戶并不清楚“只要對當期的電子雜志付費,就同時被默認為是對自動續費模式授權”這樣的做法。“幾乎沒有自動續費應用會在扣費前與用戶進行確認,蘋果對這方面沒有具體要求。如果有用戶提出異議,他們就做退款處理,再提醒客戶去手動關閉自動續費功能。”同時,這位技術人員還透露,在這個過程中,作為提供平臺方,續訂所得利潤蘋果與供應商3:7分賬。
律師說法
那么,蘋果的這種自動扣費不通知的做法是否合法?上海泛洋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春泉表示,以前手機用戶經常會遇到被擅自扣費的情況,對此我國的工信部就曾出臺過一個“二次確認規則”,要求運營商即便有協議,也必須做到在執行扣費前,用短信或電話形式與客戶本人進行再確認。而這種二次確認規則對于新型的應用購買模式同樣適用。此外,軟件說明作為一種格式合同,雖然有效,但其中提到“自動續費”這類涉及到消費者權益的內容時,應該要做出醒目標識。
推薦閱讀
財報顯示,藍汛ChinaCache第三季度凈營收為2.092億元人民幣(約合3330萬美元),同比增長30.4%;凈利潤為人民幣290萬元(約合50萬美元),同比下跌14.7%。 11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藍汛國際控股有限公司(Nas>>>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蘋果應用商店自動續費 用戶不知情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4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