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村泉)本周一,英特爾與摩托羅拉移動和中國移動聯手舉辦了一場手機產品發布會,推出了一款采用英特爾X86處理器的智能機產品。這場發布會的特殊之處在于,這是摩托羅拉移動在今年宣布大幅裁員后的首次在公眾場合亮相,也是其與英特爾合作后發布首款相關機型。而對英特爾來說,這也是其在國內舉辦的第二場重要的活動。
英特爾和摩托羅拉移動現在的壓力都不小。據彭博社報道,高通受第四財季業績超市場預期的推動,股價盤中一度漲幅超越8%,為62.24美元。按照這一股價計算,這家全球最大的手機處理器制造商的市值已經達到約1060億美元,超過了英特爾的1050億美元。
英特爾與高通的爭斗已不可避免。高通CEO保羅·雅各布(Paul Jacobs)就說,高通在手機芯片市場的地位仍然是強大的,但不會低估競爭對手,會密切關注并重視英特爾所帶來的威脅。此番英特爾與摩托羅拉合作,也是其對抗高通的具體動作。按英特爾今年早時的規劃,其預期自己在未來五年內將成為移動芯片市場的主要玩家。
而摩托羅拉移動目前成為了谷歌的一個子公司,將帶有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基因,這或許就是英特爾與其合作的理由之一。再加上摩托羅拉與蘋果的專利糾紛已到尾聲,蘋果愿向其支付專利費用,也是讓英特爾踏實的因素。
戰國策首席分析師楊群認為,重新出發的摩托羅拉移動,英特爾及中國移動都是行業內的“老牌勁旅”。但三家企業目前在手機終端、通信芯片和運營商層面,都處于“上攻”階段。可以說是強強聯合,也可以說是抱團取暖,開辟新路徑。德國電信咨詢公司中國區高級顧問譚炎明則表示,摩托羅拉與英特爾的合作能否取得很好的效應尚不能判斷,但說明雙方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都希望通過捆綁式聯盟找到差異化路線,并在各自的領域打造差異化優勢,從而尋求突圍。
但有分析認為,英特爾在移動互聯網上的投入勢必要大于當年PC時代的投入,所消耗的精力也將是成倍數的增長。令英特爾笑傲產業鏈的Intel inside的品牌策略將延續到智能手機領域,這對于那些品牌較為強勢的終端廠商,Intel inside的戰略恐怕很難在短時間內通吃。
反觀ARM,它就不存在英特爾式的疑問。首先ARM會為眾多的追隨者設計基礎架構,讓他們在此基礎上開發新品,這就讓手機廠商最為看重的成本得以減輕;并且芯片廠商與ARM的長期溝通和磨合,已讓他們的產品具有了多元性,手機廠商的選擇面也更廣。從這個角度來說,英特爾已然成了“孤膽英雄”,它會與所有的芯片廠商宣戰。這想想都會讓人驚出一身冷汗。
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指出,英特爾與微軟之所以不適應互聯網,一個共同的表現就是卡在產品這個產業定位上一步不進,看不到云計算和大數據時代是一個服務的時代,從而無法象IBM、谷歌甚至蘋果那樣,發展出服務收費的戰略。
另外,由于英特爾過往積累的堅定合作伙伴大多是PC廠商,即使其處理器產品性能能夠滿足市場需求,但產品推廣過程仍然會遭遇不少挑戰。“畢竟PC廠商的智能手機市場的渠道能力還是有所不足,除了聯想等少數在智能手機市場方面已經有基礎的廠商之外,英特爾恐怕還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和手機終端廠商達成緊密合作關系。”并且英特爾芯片在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新型智能終端領域并無傳統PC領域的絕對優勢,其產品還需要市場的進一步考驗。
“對英特爾來說,移動革命帶來的最大挑戰,并非產品本身而是思維模式的徹底變化”,一位不愿公開姓名的芯片廠商內部人士評價說,PC業一直遵循的通過提升芯片主頻的摩爾定律不適用于移動互聯網市場,整合各種芯片技術以及軟件技術,達到性能和功耗的完美平衡才是今后的發展方向。如果英特爾繼續以PC的思路做移動終端,結果很可能就像上網本一樣,“曇花一現很快消亡”。
由此可見,英特爾急需突破自我。盡管其一再聲稱會降低處理器的功耗,但在功耗問題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英特爾長期以來追求高性能、高利潤處理器的業務模式。某種程度上,它致使英特爾忽視了價格便宜但增長潛力巨大的移動設備市場。換句話說,英特爾堅信消費者更需要高性能,并愿意為之付出鈔票。在傳統PC行業,英特爾這一套會行之有效。但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這兩個新類型產品的出現,實際上已改變了用戶的消費習慣,即開關機更快、輕便、操作方式簡單易用。相比之下,人們愿意放棄一些性能。
在傳統PC行業中,產品開發由硬件驅動。首先考慮處理器、硬件,然后是軟件,最后是用戶體驗。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這一過程被逆轉了。制造商首先會強調用戶體驗,隨后是軟件,在明確體驗需求和軟件需求之后,才會對硬件提出要求。因此,能否順應傳統模式的顛覆,讓整個體系重新按照正確的方式運轉起來,這是英特爾面臨的最大挑戰。
推薦閱讀
最近一大批完全沒有聽說過的手機品牌迅速崛起,它們的名字雖然千奇百怪,但銷售手法卻驚人雷同。這股手機廠商網絡預售風潮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玄機呢? 智能手機的普及化大潮推動下,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開始從功能機市>>>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英特爾思維模式受移動互聯沖擊 與MOTO抱團取暖效果待察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4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