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為國外的網速就一定快,我有個朋友住在美國硅谷,他家里的寬帶也不過700K,連1M都不到。我們國家普遍是1、2M,北京有些小區甚至能達到4、8M;從價格來講,北京一兆兩兆每個月一百多塊錢,美國硅谷每個月是30美元,超過200元人民幣了,所以,從全世界范圍來看,我國的網速是中等偏上的;從絕對價格來說,網費是中等偏低的。”日前,針對網友多年來對我國網速和網費的各種議論和傳言,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原郵電部經濟技術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闞凱力如此解釋。
北京3G產業聯盟秘書長項立剛、電信專家馬繼華也表示,我國寬帶發展總體并不落后,但要促進我國寬帶大改觀則需要提高到國家戰略層面,否則中國寬帶永遠不可能健康發展。
我國寬帶不但有競爭,一些地方還有惡性競爭
記者:最近一段時間,我國寬帶市場競爭問題一直成為焦點,那么,我國寬帶市場究竟有沒有競爭?
項立剛:很久以來,我們一直認為寬帶市場沒有競爭,事實不是如此,這個市場是有競爭的,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鐵通、歌華、方正等眾多提供商都在參加競爭,而由于主導運營商數量少其實競爭更殘酷。如果有非常多的運營商,大家都占據不太大的市場份額,事實上競爭的壓力會小一些。主導運營商只有兩家,又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這兩家運營商很容易互相把對方作為目標,一定要達到相同的市場份額,這種情況下,競爭就會壓力更大,其實在中國寬帶市場不但是有競爭的,一些地方競爭已經到了惡性的程度,今年以來,相關的消息舉不勝舉。
競爭不是促進寬帶發展根本途徑,日韓寬帶得益于政府戰略眼光和積極推進
記者:請問我國寬帶發展主要癥結是什么?日韓等國寬帶發展世界領先主要有哪些原因?
項立剛:分析來看,寬帶發展作為國家戰略促進了日、韓寬帶的發展。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韓國、日本、新加坡這些國家寬帶發展速度快是市場競爭的結果,事實不是,市場競爭遠未到通過提高速度取得市場優勢的地步,世界上很多電信市場開放程度更高的國家,并沒有在寬帶建設上取得日、韓的水平,那么日本、韓國、新加坡這些國家寬帶發展是什么力量起作用呢?是政府的戰略眼光和積極推動的作用。
例如,上世紀90年代韓國就有了要發展成信息文明社會的計劃。從1999年開始每年都會提出發展寬帶的政策,力促信息通信產業發展,2003年制定了詳盡的"IT839戰略規劃",重點支持重點支持國家信息化戰略U-Korea目標;2004年提出了為期6年的寬帶綜合網絡計劃,2009年是"綠色IT國家戰略"計劃。在政策和技術上,韓國的確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其寬帶速度已領先美國15年。不僅如此韓國寬帶速度飛速發展還得益于政府資金的大量投入。"光纖到戶"工程投資為245億美元,韓國政府將承擔其中的15億美元。在這幾年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中,韓國政府對寬帶基礎設施的投資達到700億美元,使韓國各地區得以快速布建寬帶網絡系統。從這些資料表明,韓國的寬帶發展,不但是政府關注,將其作為國家戰略予以推動與支持,同時政府還拿出大量的資金支持寬帶建設。
新加坡政府也提出了1992—1999年的“IT2000計劃”,要將新加坡建成公民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獲得IT服務的“智慧島”,1998年全面運行覆蓋全國的高速寬帶多媒體網絡(Singapore ONE),對企業和社會公眾提供7*24小時全天候不間斷的網絡接入服務;2000—2003年的“Infocomm21計劃”(21世紀信息通信技術計劃),內容有促進電信市場自由化、構建寬帶和無線通信基礎設施、創建值得信賴的電子商務中心等;2003—2006年的“互聯新加坡計劃”,通過資訊通信技術使公民個人、組織和企業變得更富效率和更具效能,以及通過將計算機的運算能力與通信和內容進行有機融合,來創造和實現新的可能性。這些計劃不僅是政府提出,在實施過程中,也得到了大量的政府資金支持。運營商在政府手中獲得數十億美元的撥款。才促使新加坡運營商在網絡建設上大大領先于世界各國。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摩托羅拉移動CEO兼董事長桑杰·賈(SanjayJha)在聲明中說,交易得到了99%以上總投票的支持。桑杰·賈說:“合并會給我們的股東帶來明顯價值,我們會與Google深入合作,實現其價值,并實現它給員工、客戶、合作伙伴帶來>>>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103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