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手機行業來說,董德福是一個標本,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具有“活化石”價值的傳奇。
在一個陽光燦爛的冬日上午,我們與泰克飛石首席執行官董德福先生一起回憶了中國手機廠家走過的歲月,對風云變幻的產業格局進行了一次剖析,同時我們一起對未來做了種種假設。
在高歌猛進中突然倒下
《IT時代周刊》:從2004年開始,波導、科健等一批企業倒閉了,為什么這么多的國產手機廠家最后基本上都倒閉了?
董德福:那一批手機企業倒閉,其實是一個產業性的倒閉。
以TCL為例,2004年TCL利潤是20多億,萬明堅在回憶錄里稱,它們因年增長百分之五百,被稱為全球發展最快的中小企業。
然而,當時中國手機設計企業雖然能夠提供一批技術,但是市場需求量太大,出現供不應求;手機廠商要大量從韓國采購產品,這看起來很高明,能迅速地提高市場份額,但實際上很愚蠢,因為它使整個產業鏈完全變味。
從韓國采購產品的周期是四個月,也就是說上市的產品是四個月前下的訂單。但當時有個特殊情況,產品降價速度特別快,成本非常高,三四千塊錢成本的一臺手機,下個月可能跌至2000元了。在這種降價速度下,很多廠家都被庫存拖死。
前一年,大家的市場銷售都好,2005年才開始完蛋的。當時的情況就是這樣的,在高歌猛進中,突然間全栽倒。
《IT時代周刊》:為什么當年像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這些廠家在這一波浪潮中,沒有受到影響? 上一頁1 234 下一頁
推薦閱讀
為靠近生產地也更靠近銷售地,節約大量物流、人力、時間成本。因此,原歐洲組裝廠不再需要太多工人,預計將裁掉4000名員工。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子山)據外電報道,由于智能手機零件供應地多在亞洲,諾基亞計>>>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102204.html